牺牲法官用生命托起社会安宁

  图①周卫东深入当事双方产生争议的现场调查。图②林剑东将现场打印的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图③王海宏去世前一天晚上工作至凌晨的书房。图④王鹏宇曾在微信朋友圈发过的一张加班照。  

 

他们身穿法袍、手执法槌,用生命之光,点亮万家灯火;他们裁判是非,惩恶扬善,用生命之脊,托起社会安宁;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殚精竭虑、沐雨栉风的故事却时常感动着法治中国。

2016年,《法制日报》开设“法治中国行·法官故事”专栏,从全国法院选取40余名基层法官,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基层法官的感人事迹和精彩故事。

然而,还有这样一些法官,他们曾手握法槌,撑起正义的蓝天,却不幸因公殉职,他们的故事再也没法亲口讲述,但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名字不会被忘记,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更多法律人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奋勇前行。

送医途中最后的通话

“双方当事人都已经点头了,你要尽快拟定好协议……”电话中的声音略有颤抖却字字清晰。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通话,因为说出这番话的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蓬莱人民法庭庭长林剑东,此时已经躺在救护车中。

林建东在电话中交代同事为自己刚刚调出眉目的案件主持签订调解协议,并为当天其他未来得及开庭案件的当事人办理延期审理手续。没有想到这次通话竟成为他为工作做的最后一次安排。

2016年2月26日7时40分,像往日一样,林剑东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个上午,他安排了4个案件的庭审。

8时30分,林剑东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医。

16时许,因病情进一步恶化转往厦门的医院治疗。17时10分,在去往厦门的途中,他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这是林剑东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他工作中平凡的一天。

平日在法庭里他加班、值班最多,工作上从不论分内分外,总是想着尽自己的能力多做一些。而长年高强度的工作早已使林剑东积劳成疾。

2010年,林剑东患上胆囊炎,但仍坚持办案,有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在监狱服刑,为了不耽搁开庭,他强忍疼痛到莆田监狱开庭。经他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双方当事人最终调解和好,原告撤回离婚起诉。而他直到开庭回来后才去医院就诊,由于延误治疗导致化脓的胆囊被整个摘除。

病痛从未阻却林剑东对审判工作的满腔热情,直到病危仍惦记着案件的审理。2003年以来,他审执结各类案件1784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矛盾激化、无一缠诉闹访。

林剑东去世的噩耗传出不到24个小时,有关微信公众号、朋友圈里就有近5万人点烛,超过1000人留言表达哀思,许多群众悲痛不已,有的从几百里远的外地赶来送别。

4次爽约的体检

“晓梅,明天的体检去不了了,你帮我把预约取消了吧。”2016年3月17日下午4时,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法官刘晓梅接到周卫东的电话,这已经是周卫东第4次推迟医院体检的预约了。

周卫东生前系金堂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从事基层审判工作28年来,共审理执行各类案件4000余件,无一信访投诉。

由于白天大多时间都忙于开庭、接待当事人,周卫东就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审阅卷宗、送达文书,无数次的通宵达旦,饿了就吃面包、饼干充饥,累了就在沙发上打盹。本来是单位统一安排的体检,被他一推再推。

刘晓梅回忆说:“考虑到3月18日是周五,事情可能会少一点,庭长便让我向医院做了预约。但得知一位被害人家属需要咨询情况时,庭长再次推迟了体检时间并安排第二天约见当事人。”

周卫东身体不好,在金堂县法院人尽皆知。2014年6月5日,周卫东连续加班3个昼夜处理完一起涉及十余名被告人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后,因心肌梗塞住院抢救,医院曾两次下达病危通知。

然而约好第二天在法院见面的当事人再也没有等到周卫东。当日上午周卫东前往单位接见当事人时,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49岁。

收拾周卫东遗物时,看到一袋袋普通的小饼干,塞满药的抽屉,让在场的同事无不落泪。

小饼干大家都熟悉,它是深夜陪伴周卫东翻阅卷宗的神器,也是哄当事人带来的小孩的绝招,年轻的同事们饿了也可以随时自取。

而这一抽屉的药,却没人发现过,原来外表刚强的周卫东从来都是背着同事在办公室里吃药。

未及上传的判决书

一摞摊开的卷宗还未来得及合上,裁判文书仍静静地停留在电脑窗口没有上传……2016年7月1日凌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三庄人民法庭庭长王海宏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

王海宏的儿子回忆说:“在我印象里,爸爸总是提着3个蓝色帆布公文包,一个装手提电脑,另外两个装案卷,我们家用坏了的公文包不计其数。每次视频聊天,看到的画面总是他在办公室或家里的书房,前边是电脑和案卷。”

参加工作23年来,王海宏始终奋战在审判一线,妥善审结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各类案件2000余件。王海宏生前工作的三庄法庭,地处山区,经济落后,没有大企业,更没有大案要案,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纠纷。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他总能巧妙地把情理和法理融会贯通起来,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理解审判、信任法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庄户法官”。

王海宏永远地离开了深情眷恋的审判台,身后留下年过七旬的父母,他的老家远在陕西,因为工作繁忙,平均两年才能回老家一次。

“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总是在家写完判决书,再带回法庭,家成了他的第二个办公室。”王海宏的母亲虽偶尔嘴上抱怨,但却一直默默支持儿子的工作,并以他为骄傲。

王海宏是个孝顺儿子,为了不让父母牵挂,他几乎每天都会跟父母视频聊天,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发到一家人的微信群里。在家人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法痴”,就连父母在老家养了条宠物狗,他都能从法律角度分析一番。

王海宏的父亲说:“海宏的专业就是他最大的爱好,所以他特别享受工作的状态。有时礼拜六礼拜天不休息,他就把光着膀子加班写判决书的画面或者法庭中午吃饭的大饼和汤菜拍下来发给我们看。我偶尔还调侃他,加班还干得那么高兴。”

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老两口从陕西老家赶到日照,他们想再看一眼儿子最后生活、工作的地方。

朋友圈最后的加班照

“加班结束了,可以回家了!幸福啊!”满屏文字的电脑、摊开的书籍、厚厚的卷宗、美丽而疲倦的面容……33岁的女法官王鹏宇没有想到,她不经意间拍下的加班照,在她因脑出血不幸离世后的几个小时迅速传遍朋友圈。

33岁,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然而,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法院民二庭助理审判员王鹏宇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016年7月30日。

王鹏宇不仅把微笑留给自拍照,更把笑容留给当事人和律师。当得知王鹏宇因病离开人世的消息时,她曾经的当事人,金锋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守国无限欷歔:“走了?怎么可能呢?她是多么好的一名法官啊!不可能!”

因一起劳动保障权纠纷案件,周守国跟王鹏宇有过一次接触。他回忆说:“王法官很不一般,她对法条非常熟悉,办起案来认真细致,对律师的工作也特别尊重。为了解案情,王法官有时跟我一打电话就是半个多小时。最晚的一次是晚上8点多,她在加班中发现了问题。”

2015年春天,王鹏宇被查出腹内有肿瘤,但她在做完手术一个月后便坚持回到工作岗位。

“我们赤手空拳地来到人世间,再什么也不带走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呢?”这是王鹏宇在朋友圈里写的一段话,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鲜花和掌声,她是如此平凡;日复一日坚守岗位,风雨无阻,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

她深知做一名新时代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她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审判事业中,用瘦弱的身躯留下一个崇高的法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