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营销概念的兴起,传销活动出现新变种。近期,全国各地持续加大对传销行为的查处,陆续破获了“善心汇”、“中卷资本”等特大传销案。8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4部委决定开展为期3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虽然传销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但仍有很多人无法准确识别传销,导致上当受骗。为此,市公安局经过对外地发生的传销案进行梳理,总结出7类传销骗局,提醒市民以免上当受骗。
“金融”传销
承诺超高收益,常见名目有“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理财”、“财富互助平台”等,这种行为隐蔽性很强,多由境外人员远程操作,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行账户转账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此类运作模式违反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同时,还需警惕以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等名义的“金融”传销。
“网络”传销
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进行非法传销活动,“网络营销”、“网店加盟”以及“循环消费”、“满100返100”、“消费增值”等宣传十分诱人,此类传销拉人成本相对较低,手段更为隐蔽,发现下线的速度更为迅速,可谓是“骗钱不见面”。
“旅游”传销
打着“旅游直销”、“低价旅游”、“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速度非常快。
“国家工程”传销
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农业发展平台”等旗号,伪造国家机关文件,虚拟公司企业进行虚假宣传。常常以“连锁销售”、“连锁加盟”、“投资开发”、“资本运作”等手段,或以考察、旅游、加盟、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等方式从事传销活动。
假冒直销企业传销
冒用正规直销企业的名称,开展其他传销活动,或冒用企业名义,开通微信公众号虚假宣传,通过网络招聘销售人员。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淘宝网店、微信商铺销售假冒产品。
假慈善传销
号称有官方背景,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资助贫困学子”等形式进行传销,欺骗群众。
“养老”传销
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等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随着老龄化步伐加快,市场上出现一些打着“养老”幌子的模式,实则圈钱圈地,甚至是行骗。
认清传销的3个特征
无论传销的形式如何发展变化,其实质仍是以购买份额作为缴纳入门费、发展下线人员、拉人头组成层级,以下线人员“业绩”作为获利以依据。因此,识别传销只需要认清传销的3个特征:入门费,缴纳或者变相缴纳入门费,即交钱加入后才可获得计提报酬和发展下线的“资格”;拉人头,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组成层级团队计酬,上线从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提报酬或返利。
市公安局提醒,首先树立勤劳致富观念。当别人把事业描绘得越是天花乱坠,就越应该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其次,如果被骗到外地,对方却不谈工作、生意,而是带你游山玩水、熟悉环境,当对方找借口要看你的身份证、借用你的手机时,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发现情况不对,要及时设法安全逃脱。
再次,如果不慎落入传销组织,要注意收集手机汇款凭证、缴费依据、介绍人以及上线人员的姓名、电话、互联网账号密码等相关证据线索,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及时向公安、工商部门举报,为打击违法犯罪、及时挽回经济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如有亲戚、朋友被骗往外地从事传销,首先要做好亲朋好友的教育工作,劝说其尽快脱离传销组织;若劝说无效,应设法弄清其所在详细地址,并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部门举报。
(来源: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