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世军。 宜城公安供图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何正鑫 □法制网记者 刘志月
没忍住,“老公安”赵海涛还是红了眼眶。
看到王世军遗书的那晚,赵海涛独自在水库边上来回踱步,反复问自己:“何为男人?何为担当?”
2017年12月24日晚,抗癌305天后,湖北襄阳宜城市看守所所长王世军——这个被赵海涛他们称作“拼命三郎”的46岁汉子永远离开了战友。
“抗癌之路我走得很艰难,我虽向死而生,无奈灯枯油尽,实在无力抗衡……”王世军的遗书,字字泪目。
从警23年,王世军年年佳绩,却独独成了爱妻范海珍眼里“养不起家”的男人。
怀揣梦想的“小民警”
遗书中,王世军将王集派出所称为“梦开始的地方”。
1994年7月,23岁的王世军从警校毕业后到宜城市公安局王集派出所工作。
那个年代,警察是个风光职业,不过囿于技术手段,办案只能靠“人访人”。
林汉全时任王集派出所指导员,他印象里王世军“能吃苦,干劲儿足”——
没案子,王世军就骑自行车到村里走访;接到报警电话,他就往现场跑;遇到自行车去不了的地方,就走上几个小时。
牲口及粮食被盗,是当时主要的治安案件。一次,王集镇一村民养的十几头羊失窃,王世军和同事愣是沿线走访苦苦寻了3天找回。
遗书中,王世军直言那会儿的想法是“一定要干出成绩”。
怀揣梦想又干劲儿十足的“新人”王世军,短短几年就成长为业务骨干。2009年,他调任宜城市公安局鄢城派出所警务五中队中队长。
赵海涛时任鄢城派出所指导员。他对王世军的印象是:“人瘦,有耐心有毅力。”
鄢城派出所是襄阳市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首个基层试点单位。王世军所在的中队更名为便衣行动队,9名民警负责侦办辖区所有刑事案件,大小案件都得到现场。
时任鄢城派出所便衣行动队指导员程兴强说,当时压力很大。赵海涛也想给便衣队减负。
“不让一般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就是帮了我们大忙。”王世军开玩笑说。
那会儿,赵海涛和程兴强常见的一幕是:早上一推开办公室门,王世军蜷在1.5米左右长的椅子上睡得正酣。
“从你家到单位就十来分钟,咋不回家?”程兴强问。
“常半夜电话响,来回折腾,还影响老婆休息。”王世军答。
甘于奉献的领头人
从2013年起,王世军的手机有时打不通了。
那年,41岁的王世军临危受命,任宜城市看守所所长。看守所在岗民警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
可让赵海涛纳闷的是,上班时间打不通可以理解,但大晚上王世军的电话照样打不通。借押送犯罪嫌疑人到看守所的机会,赵海涛当面“质问”王世军。
原来,为找出看守所管理中存在的隐患,王世军整整一个月“蹲点”看守所,针对问题研究制定了铁规禁令。
到了看守所,王世军的确更忙了——昔日被羁押人员李凯(化名)看到,他费劲地拉水管,只为给停水的监室送点清凉;管教民警李云飞看到,他爬上4米多高的木梯,为监室更换坏掉的灯泡;教导员柴耀武看到,他迟迟不下班,为了替照顾病母的民警值班。
在宜城市看守所副所长胡进华眼里,王世军是个不坐办公室的所长,但又从没下过夜班,“值完24小时班后继续工作到中午,不是在巡查就是在和羁押人员谈心”。
看守所实有警力19人,平均年龄50.8岁,需要分工负责狱政、管教等多个岗位,监控、巡查都不能缺人。胡进华明白,所长不值班,就意味着其他民警压力更大,他想给大家减减压。
“看守所是我第二个家,也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与感情。”遗书中,王世军写道。
倾注心血的“家”,改变看得见。4年多来,宜城市看守所屡次获评“先进单位”“成绩突出单位”,被襄阳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
“顾家”的好男人
王世军病了,没能熬到这个春节。
王世军的上一个春节行程是——腊月二十八,陪护犯罪嫌疑人到医院看病的他身感不适,后继续回所里工作;腊月二十九,他到医务室开药缓解病痛;腊月三十、正月初一,他在看守所里挂着吊瓶值班;正月初二,面色蜡黄的王世军被妻女强行从岗位上拉至当地医院;正月初三,病情严重的王世军转院到武汉治疗。
“明天该我值班,反正医院已经住上了,我先回去,值完班再来。”面对忙前忙后办手续的妻子,王世军还在想着工作。
王世军患了四级胆总管癌。
2017年6月,病情稍微稳定的王世军回到宜城,不顾妻子劝阻,再次回所上班。3个月后,复查显示其病情扩散。
“我掉队了,对不起大家。”
“老柴大哥,这担子只能强加给你了,好歹你身强体壮,抗压。”
“小胡妹子,你可谓苦尽甘来,平时多注意休息,有的工作让红艳和建玲多分担点。”
“或许,我太热爱我的职业,一心只忙工作,这些年,我忽略了我的小家。”
……
1551字遗书背后,是王世军对事业和家人的爱与不舍。
范海珍觉得,王世军是个“养不起家”的男人。他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范海珍也懂得,王世军是个“顾家”的男人。他忙于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在宜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耀刚看来,有无数个像王世军一样的基层民警,用行动诠释着公安干警的忠诚与担当,用赤子情怀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