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北讲习所:高科技“尖板眼”助阵社区矫正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求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对司法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汉市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入社区矫正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科技手段介入,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武汉模式”。

社区矫正是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罪犯放在社会上,在相关部门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下,由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近几年来,面部识别、手环定位、大数据预警平台和远程视频系统,这些科幻电影里常见的高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武汉市的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科技力量的注入改变了什么?佩戴定位手环的蔡甸区社区服刑人员说道,手环警示自己,在矫正期间一定要遵守一些纪律。这个管理很人性化,不需要像以前一样隔一段时间要通过手机来联系。

蔡甸区是2017年武汉市手环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试点之一,既不能脱卸也不能关机的手环,将逐步替代之前的手机定位,打电话了解社区服刑人员行踪等常规管理方式。不仅定位方式更精准有效,包括蔡甸区在内的武汉市的各个区基层司法所都做到了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有面部识别、指纹打卡,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有执法记录仪和便携式打印机,没有请假外出查询有市社矫局的预警平台。蔡甸区蔡甸街司法所所长王贤忠告诉记者,针对刚入矫的严管人员,我们一律上手环,实行实时监控,掌握他的活动动态,对矫正人员有一个震慑。对我们工作人员监管、发现、纠正,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这个预警平台,跟公安机关联网的外出预警,我们就发现了三起。现在外出违规情况几乎就杜绝了。

在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设有一个视频点检指挥中心。每周二上午,江岸区的17个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的点检现场都会依次在大屏幕上出现。

武汉市的社区矫正工作2005年起步,逐步探索出一套“武汉模式”。“科技强力助阵”正是其中一条重要举措。2017年武汉市全年在册社区服刑人员6814人,重新犯罪率0.073%,低于全国平均值。武汉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副局长刘辉表示,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这些都是我们社区矫正工作一个很好的印证,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来源:长江云

(作者: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