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三名网络借贷者陷债务泥潭

图为:一名网络借贷者的两部手机,一部显示连续不断的催款电话,一部显示密密麻麻的还款记录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近段时间来,借钱越来越容易了——不管你是什么职业,有没有偿还能力,只要你有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就可以轻松从网上借到钱。

只要有手机的人,相信都收到过推荐借贷服务的电话和短信。而网上有关借贷的APP,多得数不过来。

为什么借钱变得如此容易?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有什么风险?还钱的压力大不大……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贷款门槛低

感觉不到在借钱

22岁的王晶(化名)是一家服装店营业员。由于父亲病重,她急着尽孝,又苦于工作不久没有积蓄。今年5月初,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贷款不用还”的信息,于是向发布信息的陌生人求助。之后,两名年轻女子用她的身份信息,在十多个网贷平台借款12万余元,并收走5万余元“手续费”(详见楚天都市报6月14日报道)。

无独有偶,今年6月初,在白沙洲一家公司上班的谢桃(化名),接到一个北京来的陌生电话。对方以网购退款为诱饵,遥控她从网上APP贷款8万余元,再分批转走,让她损失惨重。

接受采访时,王晶和谢桃都说,她们以前从来没有过借贷经历。而网上贷款过程十分简便,门槛很低,让她们感觉不到是在借钱。

记者发现,很多网贷平台在宣传中强调审核简单、放款快速,“秒批”“轻松”是常用字眼。而借贷利息、偿还风险、违约责任等,本应是贷款过程中最该声明的内容,却往往很少被提及。

更让人不安的是,网上借贷过程,从申请、审核到放款,全部在线上操作,没有线下确认环节。所以像王晶和谢桃这样没有明确借贷意愿的人,很可能在别人的唆使、诱导下,稀里糊涂产生借贷行为。

不管你是谁

只要想借就能借

“我的儿子连工作都成问题,明明没有还款能力,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公司借钱给他?”7月5日,南湖花园居民陈女士对记者说。

这位50多岁的母亲,对网贷APP一窍不通。直到几天前,三名纹身男子找到她家要求还钱,她才知道儿子在网上借了钱。

在陈女士眼里,儿子有些傻里傻气,上学时成绩一直垫底,连初中都没毕业。“他在小区做保安,一个月挣两三千元,顾自己都不够,根本没有还款能力。”陈女士说。儿子经常跟同事吵架甚至打架,每个工作都干不长,已经换了好多单位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以后没有单位愿意聘用他。

陈女士的儿子小豪今年28岁。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他先后通过五个网贷平台,共计借款1.3万元,还款期限一周至一年不等。如果全部按期还款,他一共要还2.3万元左右。目前,部分贷款已经逾期。

“讨债人要是找到我的单位,大不了不上班。”小豪说。这些贷款都是他自己在网上操作的。第一笔贷款6400元,他交给朋友帮忙投资了,目前有几百元收益,能否赚回本金还是未知数。有一笔贷款1500元,扣除手续费,他只拿到1000元。有一笔贷款2000元,他到手1400元,还分给中间人700元,最后自己只剩700元。除了投资,其它的钱都是自己用了。

“我现在根本还不起这些钱。我把追债人的微信、电话都拉黑了。”小豪说。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不还钱,哪知道讨债人找到了他的家里。

“我和老公开小五金店,一年赚不了多少钱,还要还房贷、供女儿上学,实在没钱替儿子还债了。”陈女士说。儿子没有还款能力,网贷公司却向他乱放贷,这事她管不了。再说,即便这次替他还了,以后他再借怎么办?

还款期到来

电话一响就流泪

借钱过程轻松到没感觉,还款的时候呢?

近段时间,王晶和谢桃简直快要疯了。借款刚满一个月,两人就不断接到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这些电话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都可能响起。催款人措辞严厉,语速急促,让人一听就紧张。如果不接电话,对方就会打给她们的亲友。催款人称,如果不及时还款,会以诈骗罪起诉。

王晶是个文静的女孩,社会经验很少。她告诉记者,催款电话有时在她上班时打来,有时在深夜,她不敢不接,也不敢挂断。现在,她几乎形成了条件反射,电话铃声一响就会紧张得流泪。她的妈妈担心她出问题,于是把她的电话要过去帮着接听。

记者在王晶的手机上看到,近一个月来,一共有40多个陌生号码轮番给她来电。这些电话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固定电话,有的是手机,都是每天多次拨打。

王晶的妈妈反复向催款人解释,王晶是因为被骗才借贷的,希望能与借贷平台商量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所有催款人都坚持,要按借贷合同办理。

那借贷合同又是怎样的呢?以一款名为“及贷”的APP为例:王晶的借款金额是2.3万元,按约每月还款,共分24期,每期1500多元,一共需还3.7万余元。其它APP也都大同小异。如果算上逾期违约金、分期手续费,网上借贷所付出的代价,超出大多数人的想像。

有专人催款

借贷双方沟通难

记者根据王晶手机里的催款电话,一一回拨,希望弄清催款人的身份。

20多个固定电话,只有3个有人接听,分别是三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称,该所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打包委托协议,负责向所有逾期借款人催款。记者表示想与“马上消费”公司联系,但对方不愿提供联系方式,只是强调若不及时还款,将会采取法律手段。

记者又联系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称,他们受“及优贷”委托,向王晶催款。记者告知对方,王晶的贷款有些特殊,能否协商减免利息、提前还款,对方坚持必须先按约偿还到期金额,才肯商量后期还款方案。

记者又拨打了10多个向王晶催款的手机号,只有一个武汉的号码有人接听。对方称,他是私人讨债,但不肯透露受哪家网贷公司委托。他语气强硬地表示,他会一直给欠债人打电话,直到还款。

有业内人士透露,借贷平台往往会委托中间机构或中间人向借款人催款,借款人很难与借贷平台取得联系、协商沟通。私人讨债者都有专门的讨债号码,只打不接,用于威逼、恐吓欠债人。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湖北政法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