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今天 武汉维和第一人凯旋

17年前的今天,武汉维和第一人凯旋

 荆楚蓝色贝雷帽海外维和18年

图为:张勇在利比里亚深入乡村协调纠纷

有一群中国警察,头顶蓝色贝雷帽,在异国他乡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协助建立或完善当地的警务系统。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数位由我省派出的维和警察,倾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荣光。

2001年10月24日,武汉维和第一人——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民警郭兵完成赴东帝汶维和任务光荣返汉。18年间,我省已派出60余位民警,分十余批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

图为:近日,郭兵在公安出入境窗口接待英国女士

武汉维和第一人郭兵

“Youcancollectyourpassport.”(你可以取回护照了。)

“YoucangodownstairsatWindow28at1Afloor.”(你下楼到1A楼28号窗口去拿。)

10月22日,周一。警服笔挺的郭兵,端坐在武汉市民之家公安出入境窗口,用流利的英语接待了一位英国女士,她在华中科大教英语。

2000年,33岁的他经过层层选拔开赴东帝汶,成为第一名参与国际维和的武汉警察。出国仅一周就持续高烧不退,一度被疑染上登革热,但他给妻女的家书是“一切平安”。

2004年,他再度前往东帝汶。那年印尼发生海啸,恐慌波及东帝汶,他和同事们镇定地坚守在海边的联合国指挥中心,收集信息,再耐心辟谣。2009年,他三度出征,目的地是经历了14年内战的利比里亚。在原始森林中,他排除了一枚没有引爆的苏式反坦克火箭弹。

每一天都会遇到疾病、天灾、冲突甚至骚乱,想起来有无后怕?三次出征四立战功的郭兵呵呵一笑:“当时不害怕不担心那是假的,但后来的回忆都是高兴和快乐的。”

如今,郭兵还是武汉市出入境管理局的外事民警,同事都说他有“窗口情结”:见到外国申请人,喜欢用不同的问候语热情地打招呼;说得最多的就是“CanIhelpyou(我能帮忙吗)?”

如果有机会,还会毫不犹豫地前往吗?“如果国家需要,我马上出发。”郭兵说。

两次成建制派驻利比里亚

国家需要,马上出发——23日上午,在省公安厅,曾经的维和警察张勇和余振坤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

40岁的张勇,是湖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口岸签证处民警。2009年1月,他和14名湖北战友去利比里亚度过了一年半。“我去了巴克利威尔县,相当于在派出所当基层民警吧。”他打着比方,“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国家的基础交通设施。首都的路比咱们国家村里的路还要差。”

一次,警车坏了,他坐直升机去该国第二大城市取回一辆车,飞机只花了40分钟,但把车开回来却花了7个小时!荒无人烟的热带雨林水洼、泥泞、树桩、陡坡、弯道等防不胜防,“有的桥就是两根大树一铺,车开上去心惊胆战。”

42岁的余振坤,武大计算机博士,是学历最高的维和警察。2014年6月与17名湖北民警飞赴利比里亚。

才到利比里亚,便遭遇埃博拉疫情。“从上班到住地才十几分钟的路,就能看到三四具尸体,每天要消毒双手十几次,”忆及当年,他仍唏嘘,“后来联合国严禁大家握手,改用碰一下肩膀打招呼。还有一次,为我们一个同事诊治的外国医生,第二天就查出染上埃博拉,回国后仍然抢救无效而亡。这是我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即便精神压力巨大,即便有很多国家的维和警队全体撤离或暂时回国,余振坤和伙伴们却未离开。

图为:2015年王毅外长接见余振坤(左一)

湖北维和警察声名远播

自2000年以来,中国先后向东帝汶、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阿富汗、苏丹、海地、南苏丹、塞浦路斯9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省公安厅国际合作局国际联络室主任汪学伟介绍,18年间,我省共派出60余位民警,分十余批次前往东帝汶、苏丹、利比里亚等国执行维和任务,其中两次为湖北警方单独组建维和警队并成建制派出,即张勇和余振坤分别参加的中国第八支、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湖北堪称维和大省,有几大特点:参与时间早、参与人数多、执行任务重、工作成绩出色,”汪学伟自豪地说,“湖北维和警察多人都获得了联合国和平勋章或公安部奖章。”

回望湖北维和纪事表,一个个名字响当当。

除了郭兵、张勇、余振坤,还有成功处置东帝汶大规模骚乱百余起、侦破数十起刑事案件的武汉民警陈厚明;粉碎800多人大规模越狱计划的武汉交警胡连军;在苏丹战区工作的第一个中国女警察、积极为当地妇女儿童权益发声的武汉女警刘芳;不惧危险、写好遗书再上街巡逻的鄂州民警卢胜慧;有染上登革热和疟疾、险些牺牲却不言悔的荆州民警管泽平……“忠于祖国、维护和平、英勇善战、执法文明”,荆楚维和警队用赤诚、坚毅、胆识,擦亮了这16个字的中国维和警察精神。(记者张艳摄影 记者萧颢)

(作者:湖北政法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