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开门立法,立法为民

2016年1月1日,襄阳市人民政府获得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坚持立法问民需、听民意、解民忧,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先后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的6部政府规章,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扬。

图为2016年以来襄阳市出台的政府规章

坚持立法听民意  强化“开门立法”

2016年初,襄阳市刚获得立法权,市政府第一部规章到底立什么,各方都给予重点关注。

经前期征集意见,同时考虑到市民群众忧虑市容环境差,严重影响襄阳市城市形象,襄阳市第一部政府规章确定为《襄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襄阳市政府法制办立法专班在收到规章送审稿后,一方面及时上网登报公开征求意见,另一方面召集专家论证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在立法座谈会上,有市民代表提出,“门前三包”的提法,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存在明显的法律缺陷: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扩大了法定主体的范围,政府责任与“门前三包”责任人责任划分不清;增加了责任人法定之外的义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理念的深化,再向社会主体赋予管理义务已不合时宜。经审慎考虑并多方征求专家学者意见,襄阳市政府法制办最终决定采纳市民群众代表的意见,将“门前三包”调整为“门前三保”。

一字之改,解决了政府责任与社会主体责任划分不清,增加社会主体法定义务之外义务的问题,实现了职能归位,有效避免“门前三保”工作可能涉及到的职能交叉和重叠的问题,呼应了群众关注的相关热点和难点问题。

坚持立法全程强化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广泛汇集民智,有力提升规章立法质量,保证政府规章能体现民意,符合市情,襄阳市政府法制办用这种方式为地方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立法问民需  强化“接地气”“连民心”

老百姓需要什么法,就立什么法,这是襄阳市政府法制办的工作理念。立法如何呼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在每一部政府规章立法过程中一直考虑的问题。

城市管线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被视为城市的“生命线”。据初步统计,襄阳城区仅34条主干道就有176公里纵横交错的架空线路,依附于城市主要管路的地下管线长达8000多公里。

然而,城市管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线建设无序化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杂乱无章的架空线路不仅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重复开挖道路铺设地下管线,“马路拉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道路建设质量和正常交通秩序……

这一问题不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就不能正常开展。

因此,2017年初,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启动对管线管理立法工作。

历时一年半,《襄阳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经多轮修改完善而成。从此,襄阳城市“生命线”在建设、管理上有法可依,步入法治化轨道。

图为襄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襄阳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三年来,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围绕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审修政府规章,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立法解民忧  强化“为民服务”

衣、食、住、行,是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也是襄阳市政府一直以来的重点关注。

近年来,因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而可供出租的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如何让人民群众“住得起”并“住的好”?

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及时审修并提请市政府出台《襄阳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襄阳市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制定了扩大公租房覆盖面,满足群众的租住需求;针对不同的群体,细化设定公租房承租条件;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等规章,解决老百姓“住得起”的问题。

出台《襄阳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制定对违法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和有奖举报,实现齐抓共管;彻底厘清部门职责,避免权责交叉或空白等规章,解决老百姓“住得好”的问题。

图为襄阳市政府法制办开展《襄阳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专家论证会

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理念,襄阳市政府法制办一直在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有效解决群众难题,为人民群众带来福祉,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作者:湖北政法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