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大党委+大综治”化解社区治理难题

最近,不少京山市民发现,城区实验小学门前的拥堵“老大难”消失了,即使是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也是交通秩序井然,车辆停靠有序,老百姓竖立了大拇指“点赞”。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京山市今年以来探索实施的“大党委+大综治”实践。

过去多头治理、条块分割、单打独斗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基层治理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京山市以党建引领入手,做好一道“+”号题,将社区“大党委”与“大综治”有机结合,既整合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又打通了治理界限。

社区“大党委”书记由实力强的驻区单位“一把手”担任,居委会书记也就是“大综治”组长兼任“大党委”副书记,这样交叉任职、大事共议、事实共办,使以往社会治理牵头难、协调单位参与难、资源整合落实难的症结迎刃而解。

2019年4月,在每季度一次的“大党委+大综治”联席会议上,文峰社区“大综治”组长陈红梅将实验小学门前多年拥堵的问题,拿到了联席会议上讨论,社区“大党委”书记杨剑决定统筹辖区资源开展整治行动。通过落实早晚“护学岗”,在学校周边增设临时停车点,协调教育局进校召开家长会宣传有序停车,协调城管局整治占道经营的游动摊贩,经过一个多月的联合执法和常态管理,一举解决了拥堵顽疾。

作为社区“标配”的警民巡逻队是“大党委+大综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出的一个硕果,它使社区解决公共事务的战斗力倍增。巡逻队由社区干部、辖区单位党员、民警和社会志愿者组成,每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2次巡逻,由于单位多人手足,分班干活轻轻松松,一些治安隐患、矛盾纠纷也得到及时化解。

在大党委带领下,社区事务事事有人领办。驻区单位党组织每年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在职党员结合职责和特长,主动到社区认领服务岗;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接受培养考察,开展联学联做;驻区单位包联网格,对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稳定户摸底跟踪,认领“微心愿”。 2000多名党员收集问题线索1600多条,共领办各类社区事务700多件次。

社区“大党委+大综治”推行一年多以来,京山市“110”报警有效警情、刑事案件持续下降,“两抢一盗”等民生案件降幅明显,其中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5%,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通讯员:毛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