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平安路上砥砺行 由“小治安”到“大平安”嬗变

市委书记马旭明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军调研基层政法单位平安创建工作 

上半年,黄石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9.2%,其中“八类”案件下降43.4%;平安黄石三期工程顺利完工,全市A类探头达4800个、B类探头达6.5万余个;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大会战,整合全市医保、社保等信息147类33亿余条;全市政法机关组织开展“五百”活动,为群众解决各类疑难问题1735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并稳居全市前列……7月底,黄石市委、市政府亮出今年上半年的平安建设成绩单,一组数据是平安“黄石样本”建设的有力印证。

看得见的是安全,看不见的是付出。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确定打造全省最平安城市和综治工作“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工作目标,吹响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打造“平安黄石”升级版的号角。该市确立围绕“12345”的工作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实现把黄石市打造成全省最平安城市和综治工作“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工作目标。 

黄石为何有如此底气打造全省最平安城市?源于近年来,黄石由“小治安”到“大平安”理念的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黄石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遭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难点问题。面对“成长的烦恼”,我市各方积极寻求破解之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石市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平安”逐渐融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形成民富与民安“双赢”的发展态势,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先行样本。 

对违法犯罪“零容忍”,是平安建设最能让百姓获得满足感也最能见成效。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祥和,黄石市坚持打击、整治与防范相结合,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时时处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了“命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赌毒必禁”,每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00余起、侵财案件3500余起,保持了连续7年多命案全破的良好势头,社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平安相守,居民的幸福安全感直线提升。    

网与网的无缝对接,织出了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2015年以来,黄石以“人、地、事、物、单位、场所”等治安基础要素严密管控为目标,统筹警务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社区防控、街面巡控、单位自防、环城堵截、视频监控、高危人员监控、公共安全管控、特业管控、虚拟社会防控等“九张网”建设。由“九张网”织成的“天罗地网”,保护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护航黄石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群防群治,该市按照“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单位出资聘请保安人员、企业捐资组建巡逻队伍”的模式,推进“三队三员”建设,实现了白天有“红袖章”,晚上有“黄马甲”。目前,全市建立751支6745人的治安专业巡逻队伍,各企事业单位聘用专业保安人员7000余人,有10.5万人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活动。 

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 

平安建设为了什么?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平安黄石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稳定是最重要的环境。把平安建设和创新群众工作、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多主体参与、多手段运用、多方式解决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前端治理。 

数据显示,近年来,黄石市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难事入手,全市每年调处各类矛盾1万余起,其中2016年,全市共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大排查5209次,发现纠纷线索9827起,共调解各类纠纷9772件,调解成功9686件,调解成功率为99.11%。 

我们欣喜地看到,建设“大平安”的载体越来丰富 

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完善社会矛盾综合化解机制,目前,全市共建立调委会1628个,配置调解干部和调解员7926人;健全完善各级综治中心,实现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核心引领、“三社联动”、辖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基层治理方式创新,积极鼓励引导符合居民自治精神、有利构建“熟人社区”的自治模式…… 

可以看到,平安建设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内容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抓手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使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服务群众更直接,真正实现了由“虚”务“实”、由抓“小治安”向抓“大平安”的转变。     

与此同时,黄石也收获了平安建设带来的成效: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综治优胜单位;荣获“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2016年法治考评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底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最安全城市排名中,黄石市在全国358个地级市中排第30位。同时,黄石市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全省司法改革试点市。 

一个个跳动的数据,凝结着260万黄石人的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也见证着平安黄石建设的丰硕成果。 

(来源:黄石市委政法委)

(作者: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