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汉启动“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全市1.25万名民警下沉到1287个社区、1883个村湾,在打击违法犯罪、完善群防群治、创新社会治理、改进民警作风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带来社会治安的明显变化,提升了市民安全感。
刑侦专家将“防盗课堂”开到居民家中
吴先生家住硚口区汉西路发展社区。社区紧邻多个家居建材市场,周边治安状况复杂。曾几何时,小区一直处于入室盗警情高发状态,防盗是悬在居民们心头的一件大事。
吴先生依旧记得今年4月份发生在自家的那起入室盗窃事件。当时,他早起准备上班,发现家中大门虚掩,客厅桌上的钱包不翼而飞,衣柜也被翻动过。
“万名警察进社区”中,硚口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的刑侦专家丁力对接发展社区。对吴先生家的勘查中,丁力对吴先生家中锁具、门窗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扫描”,给出了安装防盗网、升级锁具、注意反锁门窗等“药方”。吴先生点赞:“丁警官太贴心了,像医生看病一样专业、细致。”由于安防等级提高,从那以后,吴先生家再也没有被小偷“光顾”,小区治安环境大大改善。
“像医生看病一样”,丁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以来,这句话一直是中队15名“勘查专家”进社区的座右铭。丁力说,15人同时在“万名警察进社区”中分别对应硚口15个社区,他们组成移动“防盗诊所”,频繁在各个社区上门问诊,为居民提供安防建议,指出居民家中的安全隐患。目前,“防盗诊所”已在硚口全面推广,全区入室盗窃警情同比下降约四成。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以来,民警们上门入户、串并案件,攻坚克难,全市740个社区实现“零发案”。
69岁“黑户”老人拿到生平第一个户口簿
在新洲区汪集冯铺村,有一位名叫曹建华的老人——9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为了糊口一路从湖南老家流浪北上,1971年留在了汪集冯铺村。令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一留就是46年。其间,觉得“没必要办户口”,他一直是个“黑户”。
没有住房、家人和固定工作,69岁老汉靠乡邻接济勉强充饥度日,村干部想为他办“五保”,却苦于他不符合落户政策,多年未决。
“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来到村湾的民警们越来越多,村干部将曹老汉的情况告诉对接民警沈攀攀,请求帮助。谨慎的沈攀攀采集了曹老汉的指纹、DNA,在多个全国人口信息数据库内反复比对查找:曹老汉没有原户籍地的登记信息,没有违法犯罪信息,也并非在逃违法人员。
接着,民警把曹老汉去过的村湾访了个遍。在哪家割过鱼草,哪家为他写过证明,给哪家守过鱼池,哪家为他按过手印……来自棉花村、冯铺村等多个村湾数十户村民都十分配合民警的取证,一沓几乎记录了曹老汉一生生活的证明材料终于形成。提交申请、证据不足退回、补充材料再申请,历时5个月,好消息传来:老曹可以落户了。
近日,曹建华从民警手中接过生平第一个户口簿,摩挲着棕色的户口簿封面,老汉不住抬手抹泪:“感谢民警,感谢村里,我有家了。”
“万名民警进社区”开展以来,已调解大小纠纷、解决急难杂事1万多起,将很大一部分安全、刑事案件隐患化解在基层社区。
被盗的150万饰品3天就追回
“感觉像做梦一样,太惊喜了!”直到昨日,在香港路古玩市场经营一家琥珀饰品店的徐女士仍不敢相信,自己被洗劫一空的饰品,能在3天内失而复得。
今年9月19日,徐女士来到店里,发现店铺大门被撬,展柜内总价值150余万元的饰品被盗。“这家店是我的全部身家,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徐女士惊慌报警。
江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介绍,民警调看现场监控,发现19日凌晨2点,一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在案发地点出现。经过一天一夜的追踪,调阅300余个探头,民警将电动车一路追到了黄陂区美景天城小区,22日将嫌疑人刘某抓获,赃物也被全部起获。
“接到民警的电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徐女士说,从未想过这样的极端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报了警之后夜夜难眠,“3天就追回了全部财物,为人民警察点赞!”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聚力破小案”活动以来,武汉警方坚持“破案与追赃挽损并重”的理念,不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今年以来,共追缴总价值4000余万元被“盗抢骗”财物,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万名警察进社区”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盗抢骗”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9.5%,达到近3年最低值。截至11月7日,武汉市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1.0%,抢劫、抢夺、入户盗窃、盗窃电动车等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9.6%、63.0%、25.8%、20.8%。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