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牌+办证+办保险”,是沙洋为摩托车戴上的安全“笼头”。在这个中部农业大县,16.1万辆机动车中,摩托车有13.6万辆,一度成为“马路第一杀手”——该县交通事故中,摩托车肇事次数及造成死亡人数比例均占到2/3左右。
“无牌无证无保险,出了事故赔不起钱,摩托车肇事往往伴随着赔偿难、处置难等问题,几乎每年都造成群体性事件。”荆门市沙洋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曾月纯介绍说,自2013年起,沙洋县开展“治摩”行动,借市场之力解摩托车安全之困,成效显著。
“马路杀手”
摩托车肇事数占沙洋交通事故总数72.8%,事故处置难
曾月纯介绍说,摩托车是沙洋县农民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因不佩戴安全头盔、无证驾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超员超载、人货混载等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据统计,2013年全县牌证保险齐全的摩托车仅有6.2万辆,2010年到2013年三年间,发生交通事故2600余起,死亡60多人,占全县交通事 故总数的72.8%,事故死亡人数占68%以上。”曾月纯说,摩托车驾驶员普遍存在驾驶技能不熟、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事故多发,且多数肇事车主因车 辆未办理保险无力支付赔偿。
沙洋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多数摩托车主不愿花钱,参保率不足1/5;摩托车肇事逐年增多,赔付金额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因无钱可赚也不愿意承保摩托车强制险,即使有车主想买保险也找不到承保公司。
本该为老百姓生活提供便利的摩托车,却成了头号“马路杀手”。同时,摩托车肇事引发的交通事故因赔偿难、处置难,频频引起围堵机关政府等群体性事件。据了解,群体性事件每年发生23起以上,成为该县平安建设中最突出的矛盾纠纷之一。
治理梗阻
制度设计不便民,办牌办证不方便;百姓思想上不认同买保险,提高投保率有困难
“以往的交通管理确实有缺位,制度设计不便民不利民,多从管理出发而非从服务出发。”曾月纯介绍说,当地摩托车驾驶员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超过70 岁,95%以上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且多数人认为办牌办证不方便,到县城一天办不下来,还要用电脑考试,费时费钱又麻烦,办不办无所谓。
对于摩托车参保率低的问题,沙洋县交管部门分析了该县近70起伤亡事故,发现每起死亡事故赔偿额大概在25万元左右,即使按规定办理保险,也仅有12.2 万元的交强险保额(医疗费1万元、死亡伤残11万元、财产损失0.2万元),和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赔付足致倾家荡产。
2013年,沙洋开始探索“三无”(无牌、无证、无保险)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下发《沙洋县摩托车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所有摩托车一律办牌、办证、办保险,各镇综治办人员与交警、保险公司员工进村入户、上门承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摩托车投保率。
但百姓并不认可,有的产生较大抵触情绪,认为是乱摊派,“综治专干、村干部做起了保险公司业务员,肯定有猫腻”。
交管部门分析,有的车主认为摩托车保险仅仅是应付交警检查,没有意识到摩托车保险能够为生命财产提供赔偿保障;另外,有些村组干部也认识不到位,把给摩托车上保险当成是走过场。
为此,沙洋全县大动员,各种宣传手段齐上,印制15万份《致全县摩托车驾驶员的一封信》和10万份办理程序卡片,由2000多名综治信息员上门入户登记、宣传。
惠民机制
上门办牌办证办保险,成立摩托车管理协会;沟通保险公司提高保额,缴311元保费可获34.2万元保额
“以前摩托车办牌办证要到县城,现在交警部门坐堂办证上门服务,真方便!”沙洋县高阳镇吴集新农村居民点,一位刚刚办完证的村民说。
吴集是该县摩托车整治工作试点之一,交警、保险、卫生等部门在此联合办公,设立交规、桩考简易考点,检车、保险、体检、办牌一条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牌证和保险。此外,因为多数村民不会使用电脑,理论考试也将机考改为了试卷考。
沙洋还成立由镇到村、由村到组的摩托车管理协会,以掌握摩托车、驾驶人基本资料,同时督促车主办牌、办证、办保险。这些惠民机制的建立,消解了老百姓对办理牌证的抵触情绪;一系列保险预赔的案例,转变着人们对车险的认识。
“如果没有办保险,我肯定赔不起钱,整个家就完了!”后港镇新宏村村民唐兴权说,两年前他驾驶摩托车与人相撞造成对方九级伤残,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赔偿了25.48万元。
为提高事故赔付能力,沙洋与保险公司沟通,在以量保收益的基础上,摩托车主在依法购买120元的交强险后,可自愿购买91元保20万元的第三者险和 100元保2万元的驾驶员意外险。如此,每辆摩托车只需缴纳311元保险费,即可获得34.2万元的保额,完全可以满足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赔偿需求。
4年“治摩”:符合手续的摩托车办证率达100%,保险承保率达95%以上;相比于2013年,去年摩托车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下降近40%,没有一起因事故处置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