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大早,韩某就赶到武汉市江岸区西马街司法所报到,随后前往一家装修公司上班。
韩某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2008年因运输毒品罪被捕,去年3月获假释,需接受2年6个月的社区矫正。眼下,他的工作是西马街司法所帮忙找的。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减少重新犯罪。
昨日,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初步统计,2005年至今,该区累计接收1878名社区服刑人员,目前已累计解除矫正1634人,无一人重新犯罪。
因材施管 为迷途人员解开心锁
在接受社矫前,35岁的韩某已在监狱服刑8年,缺乏一技之长。重归社会后,因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顿,满心怨气。
贫困加怨气,是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导火索”。3月22日,西马街司法所分别与某物业公司和装修公司签订协议,安排韩某入职,参加有偿劳动。
西马街司法所负责人王红说:“一份正当的工作,有助于帮他建立靠劳动谋取正当收入的观念。”
在装修公司,韩某负责内勤,每月按工作时间发计时工资。他说,这份收入拿得踏实。
同样在西马街,小李17岁时被判故意伤害罪,因未成年,今年3月到西马街司法所接受社矫。刚来时,他十分抗拒,只顾埋头玩手机。
王红要求小李每天学习读报、写学习记录,以此打磨心智。“人分善与恶,坚持心中善念,相信你!”每篇学习记录后面,都有王红鼓励的话语。
得知小李因犯罪被退学,王红主动联系小李此前就读的中专,说服校方同意他回校参加毕业考试。
最近,小李不再迟到早退,待人接物更有礼貌,他对王红的称呼,也从“喂”变成了“王阿姨”。
因材施管,是江岸区司法局开展社矫工作的一大“法宝”。针对抱有不劳而获念头的社区服刑人员,为他们寻找工作岗位,重塑价值观;对心智尚不成熟、易叛逆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则探索“先攻心、再教育、齐帮扶”的工作方法。
宣告室 塑造社区矫正的庄严
处在社区宽松的生活氛围中,如何在服刑人员心中树立法律威严?“全体起立,下面由宣告人宣告法律文书。”上月,在花桥街司法所社区矫正宣告室,一场入矫宣告仪式如此开始。
社区矫正宣告室的墙上,悬挂着国徽,深色宣告席上端坐着矫正组长、宣告人和记录人。随后,宣告人庄严宣读法律文书及相关事项。
据了解,打造社区矫正宣告室,规范入矫宣告流程,是江岸区司法局的首创。如今,该区已在7个基层司法所建成并投用社区矫正宣告室。
江岸区司法局局长张保国介绍,借助规范的宣告流程,能让社区服刑人员真切感受到刑罚执行的威严,端正服刑态度。
灵活考核 激活多方力量参与
最近,花桥街社区服刑人员小刘情绪不稳定,思想汇报也写得心不在焉,这让花桥街司法所社矫专职社工朱莉华坐不住了。
两个月来,她每周家访,终于找到病灶:妻子性格强势,干涉小刘交友,限制其活动。朱莉华反复上门,成功劝刘妻改变态度,小刘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引入专业社工,是优化社矫效果的重要方式。社工采取基本工资加岗位绩效的量化考核方式,每月按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实施考评,一旦发生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等情况,社工的当月绩效都会降低或扣除。
除激发社工潜力,江岸区还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法律服务人员、社区律师、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矫正活动,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心理疏导和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