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钥匙刚拿到手,装修公司便打来电话;小孩刚刚出生,推销婴儿用品的人就找上门;新车手续还没办齐,就接到推销车险的电话……
是否觉得这些场景莫名熟悉?
在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日益猖獗的今天,各类“垃圾短信”、推销电话不胜其扰。
而追根溯源——
都是“个人信息泄露”惹的祸!
今年4月,湖北荆州公安机关成功斩断了一条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贩卖信息到使用信息的完整犯罪链。目前已抓获2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13名为某知名快递公司员工,甚至包括中层干部,共查获公民个人信息千万余条,涉及交易金额达200余万元,同时查获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QQ群。
快递员“接私活”
动动鼠标就能赚钱?
2016年11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区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在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中发现,某快递公司湖北省分公司荆州某网点仓管汪某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民警迅速将其抓获。经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汪某夫妇在一个多月内共向“小何”提供客户信息4000余条,获利8000余元。
荆州警方查获的作案工具
循线追查,“小何”的身份也逐渐明晰。“小何”本名为杜某,系同家快递公司河北分公司的快递员工。据杜某交代,他之所以找到汪某,是因为其为公司的仓管员,有查询全国快递单号和信息的权限。
利益的驱动,让汪某等人被发展成“下线”,专门提供电话号码等核心信息。杜某再将完整的成品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二次倒卖,从中牟利。“我从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做,每条信息给‘下线’2元左右,我再加价几元卖出去,几个月下来一共赚了几万块。”杜某说。
专案民警在杜某倒卖的信息中发现,交易最多的是经常购买保健品和收藏品的客户信息。扩线侦查,警方发现这条个人信息买卖黑色产业链条背后的“水很深”。
资深员工监守自盗
海量个人信息“择优出售”...
“就为了赚这几个小钱,把自己的工作和前程全折了进去,我现在是后悔死了。”犯罪嫌疑人李某在交代自己的违法事实时声泪俱下。据民警介绍,李某系快递公司某片区的中层人员,“他是安保部门的负责人,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所辖片区不存在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情况发生” 。
调查发现,多名涉案人员为快递公司“资深员工”,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限。荆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网络侦查大队大队长王敏说:“正是因为公司内部出现‘内鬼’,对违法行为大开绿灯甚至主动参与,进而导致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愈发突出。”
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勇(右二)
率队赴定州商讨抓捕方案
王敏告诉记者,和过去“走量”不同,现在的信息买卖已向着“保质”的方向发展。“从我们掌握的‘价格表’中了解到,信息也分为‘新鲜’和‘不新鲜’,快递单如果是近两日才开出的,一条完整的快递单号信息最高可卖到10元。相对的,‘不新鲜的’的信息就乏人问津。”
专班民警赴定州等地收网
荆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网络侦查大队民警耿海庆告诉记者,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已经发现部分人员存在实施电信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他们通过推销伪劣保健品、销售假冒收藏品或者以回收藏品等方式进行诈骗。”
收网打掉犯罪团伙
多管齐下堵漏洞
保护信息安全意识待加强!
办案民警坦言,警方在侦查中发现从物流寄递中泄露出的个人信息绝非个案。“相关行业必须要堵住漏洞,管理好员工,普及好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王敏说。
将嫌疑人押解回荆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荆州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整治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专项行动与基础工作相结合,坚持舆论宣传和发动群众相结合。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
蜀黍提醒:
我们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如银行办卡、酒店入住、住院登记、会员申请等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极易造成信息泄露。然后不法分子再通过网络将非法收集获得的信息肆意贩卖进行牟利。
要妥善运用及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推销广告“轰炸”甚至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来源:荆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