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开创政法工作新局

1 月12 日至13 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 郝帆摄

“这是一个挑战与困难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时代。”“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快速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1月12日至13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不止一次提出,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各类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锲而不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要坚持不懈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习近平指出,全国政法机关要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政治警觉,增强工作预见性,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孟建柱在会上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空前复杂,不可预测性上升,国内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要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把政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把工作基点放在应对突发情况、驾驭复杂局面上,努力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主动权。

  

国内外形势出现新变化

孟建柱提出,目前,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给政法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勇于直面挑战、善于击退困难。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上升。在2016年,一些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出现反全球化浪潮,加剧了世界经济和安全困境,也增加了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面临新压力。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如果不及时化解,容易转化为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公共安全风险增多,防范化解管控难度大。

“目前,新型违法犯罪大量涌现,传统犯罪不断变换手法,动态化、团伙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特点突出。”孟建柱说,例如,石油、化工等领域起火、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寄递物流渠道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民航、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风险高,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建筑、地下空间和城中村、棚户区火灾隐患多。

孟建柱说:“面对这些矛盾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它们的演变趋势,立足于预测预警预防,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能力。”

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给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也给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孟建柱提到,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政治安全攻防角力场。在公共安全领域,各类犯罪加速向网上蔓延。

“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弱,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轻则导致秘密失泄、基础数据改变蒸发,重则可能引发金融紊乱、供电中断、交通瘫痪等困局。”孟建柱说,“在科技安全管理方面,精准基因、纳米材料、3D打印等新技术新产品具有难以识别、难以溯源等特点,潜藏着现有认知水平下难以觉察的风险。”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政法机关还存在着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不够,对各类矛盾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不足,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把握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孟建柱提出,全国政法机关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牢固树立深度的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工作预见性,一手抓从严从实从细做好保安全、护稳定工作,一手抓深入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推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孟建柱指出,要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分析研判可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对可能演化成危害政治安全案事件的苗头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势成事,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要深入实施《反恐怖主义法》,依法严厉打击暴恐犯罪,强化社会面管控,灵活务实开展反恐国际合作。要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提高全社会识邪防邪拒邪能力。

防范、化解、管控矛盾风险

会议上,孟建柱提到了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的一起枪击案,他提出了疑问:枪是哪里来的?枪支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现代社会,风险防控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不法分子始终在寻找、利用防控工作中的漏洞。”孟建柱说,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手段,及时堵塞漏洞。

社会治理,一方面重在协调好利益关系,稳人心、得民心。另一方面,要健全落实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对排查发现的社会矛盾,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坚持专群结合,统筹好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力量,运用好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增强矛盾化解的实效。

一个成功例子就是曾厝垵,这个福建厦门曾经的城中村,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引进创业者,发展旅游业,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等一起参与,运用乡约民规等化解社会矛盾,昔日城中村变成了富裕美丽的和谐社区。

保护产权,也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要求。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孟建柱提出,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法律对产权的保护。

“加强对产权的保护,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财产的安全感,激发各类经济主体创新创业动力,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孟建柱说,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经营不规范引发的问题,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予以对待,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从旧兼从轻等原则公正处理,不盲目翻旧账。

“新形势下,衡量执法办案水平高低,不仅要看是否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要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孟建柱提出,要在严格依法办事前提下,树立谦抑、审慎、善意理念,对通过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就能妥善处理的经济案件,不使用强制手段;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等的界限,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确实需要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要严格依法进行,防止超标的、超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对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产,要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对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上交国库,对合法财产依法尽快返还。

完成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

2017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会议提出,要确保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全国面上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孟建柱提出,要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政策,防止变味走样。“那些既不分管业务,也不办案的领导干部,就不要入员额;已经入了的,应该自觉退出。”孟建柱说,要确保员额分配向基层倾斜、向案多的地方倾斜,纠正核定比例就高不就低、案多案少一个样等问题。员额制已经落实的单位,要尽快兑现职业保障政策。

孟建柱提到近年纠正的一些历史错案,反思历史错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强调惩治犯罪而忽视保障人权”,以致侦查环节,只注意收集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不注意收集对其有利的证据;审查起诉环节,虽然存在诸多疑点,但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审判环节,在关键证据缺失情况下仍作出有罪判决,没有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才能实现改革目的。”孟建柱说,目前,个别地区还存在待纠正的历史错案,决不能为了“脸面”而置之不理,一定要坚决予以纠正。

实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在不降低办案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在彰显司法宽容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人权、减少社会对抗。这项改革试点,关键是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要坚持法定证明标准,不仅审查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而且对主要事实进行实质审查,防止发生替人顶罪等冤假错案。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用立法固化改革成果阶段。孟建柱提出,要积极推动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所有人、物都互联互通的‘万联网’时代”,孟建柱说,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去做传统人工手段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把政法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要着力打破基于权力所形成的各种利益固化的体制壁垒,把各类数据资源汇聚好,努力使小数据变成大数据,发挥最大价值。人工智能将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下一个风向标,要引进感知能力、运算能力、学习能力强的智能装备,提高数据自动采集、加工、传输、分析、挖掘水平。

孟建柱说,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政法工作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从历史经验看,每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国内外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试图扰乱大局。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政法机关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