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全国法院干警中引发强烈反响

8月23日晚,随着最后一集《全民守法》的播出,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完毕。

六天的“追剧”历程让广大法院干警感慨良多,大家纷纷表示,专题片全景式展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变革和伟大成就,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蓝图壮丽,改革司法体制建设法治中国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司法机关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的制度得以确立,增进司法公正的机制得以健全,制约司法公正的因素得以排除。司法制度建设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扎实迈进。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严峻告诉记者,福建省法院司法改革启动以来,立案登记制改革方便了群众诉讼,员额制改革把优秀人才聚集到了办案一线,攻坚执行难让纸上权利变成了真金白银,案件繁简分流、认罪认罚从宽、家事审判、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等改革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全省法院要继续坚定改革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不移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实落地,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万亿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和司法人员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司法公正水平与司法公信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六集专题政论片《法治中国》的播出,令山西省太谷县人民法院院长赵建军心潮澎湃。“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赵建军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基层法院院长应当履行好四项职责:一是努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让确实优秀的人才进入员额,让多付出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二是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全力推进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四是严格司法责任制,注重细节、讲求实效。

“作为一名员额法官,我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后单独职务序列、取消案件审批、辅助人员配置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系列的改革逐渐破除了长期以来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藩篱。改革对员额法官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我们应当秉持求真务实、精研细究的作风,不断锤炼自己的司法能力、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在每一起案件中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参与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宏图伟业中,不辱时代赋予我们这代法官的使命。”万亿说。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吴金水认为,推动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基层法院党的建设,让机关党建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确保司法工作不偏离正确的道路。“推动法治建设还必须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唯望‘让民之所盼,成为法之所向’。” 吴金水说。

中央第九批援疆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胡方表示,专题片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全面总结和展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全面铺开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中国的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有幸受组织选派参加中央第九次援疆工作,在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任职,深感边疆法院依法治国职责使命重大。我们全体法官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胡方说。

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到

司法公开,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公开的持续进步,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法治的文明和进步。

做好基层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共享“阳光司法”的温暖,更能激发人们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和热情。对此,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院长魏磊感触颇深。他表示,通过组织法官到社区开展法制宣传、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司法公开活动,积极回应群众的司法关切,不仅增加了司法透明度,还能消除误解,帮助司法实现舆论压力“突围”,从而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真正有获得感,大大提高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尊崇。

“作为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法官,我从心底里再一次感受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行政一庭庭长张文忠说,“一系列改革举措让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的公正司法正在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海三中院作为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试点,着力在保护平等保护当事人、避免诉讼‘主客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更加注重诉权保护、更加注重司法公开、司法民主,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上海三中院的改革是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缩影,我们作为身处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法官陈昶屹和家人都会在晚8点准时守在电视前观看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让他意外和惊喜的是,该片中还出现了他获得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好法官”颁奖宣誓和他身穿法袍开庭的两个画面。

“专题片始终将法治精神贯穿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伟大实践的精彩历史画面,让我和家人深受教育,倍感鼓舞。我想,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很荣幸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司法改革的伟大时代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一分子,我将应当始终不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不懈努力,砥砺前进,以行动为美,向拼搏致敬。我想,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老百姓眼里看到的人民法官才会是‘法’,而不是‘官’,才能让正义的天平永不倾斜,让法治的阳光温暖人心!” 陈昶屹说。

 司法民主,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

作为司法改革的先行先试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结合案件实际,在吸收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为全国其他法院积累了有益经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主审法官程方伟介绍说,该院受理的一审案件中,外观设计专利民事纠纷2015年、2016年、2017年1至6月分别占全部一审案件的64.3%、60.3%、60.9%。该类案件,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审,一方面,其身份契合了“一般消费者”的案件定性要求,可以有效防止法官用专业眼光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从而拔高判断标准的弊端。

另一方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泛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不仅体现了司法民主的价值依归,促进司法公正,也使得公平正义被人民群众切实所感知。

程方伟表示,除了外观设计民事纠纷案件外,该院还进一步扩大了参审范围,比如,对于一些技术方案并不复杂的实用新型案件也吸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近年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参审的一审案件近80%。

“作为亲历司法改革的一员,一路走来,倍感振奋,在‘追剧’过程中,内心使命感、尊荣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朝晖在收看完专题片后表示,要切实加强法院基础工作,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构建多元化纠纷矛盾解决机制,发挥法院力量,维护社会稳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刑事庭法官刘刚则坦言,司法公正,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

“作为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一名普通刑事法官,我切身感受到人民参与司法的重要性。”刘刚表示,为贯彻司法民主,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范围,呼铁两级法院建立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人民陪审员选任范围,开展人民陪审员定期培训,与此同时建立重大敏感刑事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旁听案件机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社会各方司法意见。通过引进各方社会力量实际参与刑事案件审理,不但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更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让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即符合司法规律,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特点,司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刘刚说。

(来源:恩施人民法院报)

(作者: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