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脚板+科技”让“枫桥经验”花开四季

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十堰城区东部,是因车而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有各类企业、商贸公司3000余家,加上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经贸往来频繁、人员流动量大、开发建设诱发的诉求矛盾多,社会治安维稳压力大。在探索建立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开发区管委会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借助“脚板+科技”的力量,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实现矛盾不出区、问题不上交,真正让“枫桥经验”在十堰落地生花。

“双方退一点,以后好见面!”

“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家各让一步吧!”

“你看警察和律师都劝这么长时间了,我也不要3000元了,你赔1000算了吧!”

2019年1月25日,因楼上下水道堵塞,家住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柯家垭某小区的居民倪某家的天花板被泡坏了,在与楼上住户交涉的过程中,两家人话不投机,相互撕打起来,楼上的刘某持木棍将倪某的家人打致轻微伤。

调查完毕,派出所民警将双方领进了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在十堰市公安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分局白浪路派出所的民调室,受伤的倪某一方坚持要3000元赔偿,而打人的刘某一方认为赔多了,双方僵持不下。开发区司法局派驻民调室的律师与派出所民警对双方进行了一翻劝解后,倪某一家做出了让步,原本怒目而对的两家人握手言和。

“按照我们以往的常规做法,像这种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两次调解不成功就建议双方到法院打官司。”白浪路派出所所长李光明说,2017年,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并在白浪路派出所设立了民调室,司法部门派驻律师每天在民调室值守,专门化解群众纠纷和符合调解法定条件的治安、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的参与,能够为当事双方提供更为专业权威的法律咨询,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民调室帮助农民工协调欠薪问题

据了解,自驻所民调2017年,十堰市公安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分局依托“人民调解”渠道,已接待群众1500余人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宣传法律政策400余次,纠纷、案件680余起。纠纷调解成功率,由最初的27%升至51%,特别是2018年以来,调解成功率已接近80%,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驻所民调”经验在全市推广,十堰市委政法委等部门予以充分肯定,多家单位考察学习。

民调“尖板眼”:远程“司法确认”让和解协议“硬起来”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驻所民调”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2018年6月某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一起空调安装人员高坠死亡事件,死者家属提出巨额赔偿要求,双方分歧很大。在白浪路派出所民调室,律师、民警从政策法规、人情伦理等各方面进行解读、安抚,短短两天内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因死者家属担心对方事后“赖账”,民警通过调解室里的远程视频系统,接通了茅箭区人民法院的法庭,法官在线听取调解经过,经确认后在线进行了“司法确认”, 法院随后会出具了民事裁定书。

十堰市公安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汪平说,远程“司法确认”是在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公安、法院依托科技手段共同建立的民调支撑平台,也是法院系统探索建立案件速裁的一种新尝试。“司法确认”类似于民事判决书,有了“司法确认”,如果一方悔约或“赖账”,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正是有了这种远程视频确认,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我们人民调解工作的信任度,等于是免费为群众打官司。”

“免费官司”的前提,是由开发区司法局在派出所民调室长期派驻的了业律师团队。民警对双方纠纷事实或者违法事实予以确认后,由律师通过专业水准的法律解读,提升了纠纷双方对调解过程的信任度。

▲纠纷当事双方通过民调室接受法院的远程裁决

据了解,开发区司法局从法律服务所选派了7名法律工作者担任调解员,由分局对调解员的工作进行管理、考核。所有法律工作者信息公开,由纠纷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消除当事人的顾虑。下一步,民调室将从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治保干部、基层民调组织调解人员,以及劳动部门、妇女权益保护、房管部门、物业管理等部门和公益性岗位具备调解能力的人员中选聘辅助调解员,提升调解工作的整体水平。

是不是什么纠纷或者案件都可以调解?

开发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队汪平介绍,民调工作遵照“依法、合规”的原则进行,明确了四类纠纷、案件可以移交民调室调解,一是非警务范围的民间纠纷;二是法定调解范围的11种简单治安案件;三是法定和解范围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四是其他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或案件,如劳资纠纷等。

据开发区分局白浪路派出所所长李光明介绍,以前,基层公安派出所承担的维稳处突、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任务繁多,警力不足,民警的压力很大。纠纷当事群众遇事聚在派出所吵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了民调室,派出所大厅过去那种“菜市场行情”少了,民警被纠纷双方纠缠的现象少了。

“群众更愿意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听取律师的法律解读或建议。”李光明说,按照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依法符合调解的案件,两次调解不成功,则建议双方到法院诉讼,但是许多群众对走法院诉讼途径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资金成本等心存芥蒂。“民调室类似于帮群众打了免费官司,快速高效。”也正是这个主要原因,使白浪路派出所的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80%。

“足印万家”,用脚板踩出和谐路

除了这些通过报警、群众举报掌握的矛盾或者案件,那些隐藏在群众中没有显露出来的邻里纠纷、情感矛盾等,往往是民事案件转成刑事案件的主要来源。而地产开发领域和重点企业里,欠款欠薪矛盾引发的群访、群闹事件,往往又是引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及时掌握并化解这些隐形矛盾?

家住开发区的吴某去年在外地打工,年底回家后因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情感纠葛而发生争吵,口出狂言要找“情敌”寻仇。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知情后迅速向白浪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反映。民警与居委会人员一起上门了解情况,向吴某宣传法律,劝导其在生活中要相互关心关爱,渐渐消除了吴某心中的误会,一场很可能引发严重刑事后果的矛盾得以化解。

去年初以来,开发区分局广泛深入开展“足印万家”、“人民调解进社区”活动,从分局局长到普通民警,人人带着任务走进包片社区、对口企业、重点项目、特殊群体,宣传扫黑除恶政策、了解纠纷矛盾、建设“前沿哨所”,及时掌握线索、化解矛盾、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3月初,白浪路派出所启动春季精神病人集中走访活动,辖区在册的51个精神病患者家里,走进了民警的身影,有的民警还自掏腰包买来粮油物资。民警们与患者家人探讨发病诱因,引导患者家人从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温暖精神病人,不过度刺激,最大限度降低发病风险。

而在年前分局组织开展的集中化解欠款欠薪专项行动中,分局长陈虎主动“揭榜”,将辖区情况最复杂、矛盾群体最大、化解难度最大的某地产开发项目稳控任务揽在肩上,牵头组织由公安、区城改办、房管局、开发商、律师等组成的工作组,连续十余天沉在项目中,与无法顺利入住的业主、讨不到工程款的建筑商们面对面,讲解法律政策、分析矛盾成因,帮助当事双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使这个规模最大的不稳定群体得到安扶。

“只有主动走近群众、走进企业,当面交流、亲耳聆听,才能掌握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了解到最纯正的群众声音,从而借助民智民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委员、公安开局局长陈虎说,在走访中,分局要求各级领干部以身作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级做给一级看,绝不能为走访而走访,更不能因为走访而干扰企业、单位正常的工作节奏。从分局长、政委、科所队长到普通民警、文职辅警,纷纷进社区、进住户、进企业、进广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大批热心群众成了公安机关的瞭望哨、信息员,一大批矛盾纠纷和案件线索被纳入警方视线。

平常时期广泛走访,关键时段重点关注。依托“足印万家”、“人民调解进社区”,十堰经济开发区警方将走访的触角向网上延伸、向诉求群体延伸、向特困家庭延伸,打造了一张密集的矛盾纠纷搜寻“引擎”。依靠人民调解委员会,这种“脚板+科技”、公安+司法、“民调+法院”的工作模式,使一件件邻里纠纷、隐患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稳控,既消除了群众间的罅隙、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又及时消除了不稳定苗头,成为辖区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来源:十堰市公安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分局)

(作者:湖北政法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