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承诺”感动全网背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徐文娟感动了网络。在执行过程中,徐法官面对被执行人——一家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的企业,定下了暂不破产、边经营边还债的承诺。这一“诺”就是五年,2000多万债务,公司还了1000多万。2018年,徐文娟因癌症不幸去世,公司负责人信守承诺,仍在坚持还款。

徐文娟生前工作照

此事经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引发了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网、最高法官微、中央政法委官微长安剑等中央机构媒体纷纷转发,获得了超高流量,网友用评论为徐文娟法官和诚信企业家“盖起高楼”。

有人说,好的法官,救了一个企业,彰显了法官的法与情;有人说,法情相融,诚信典范;还有人分析:这样诚信企业家,法院怎能袖手旁观。这样的暖心执行员,企业怎能偷奸耍滑。

很少有企业能一帆风顺。可能成长、发展,也可能亏损、欠债,乃至面临“死亡”,正如徐文娟法官所面对的这起案件一样。企业沉浮,是市场运行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很多企业,濒危时候有人帮一把,很多企业家,受挫时候有人扶一把,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在城市里生长,离不开城市土壤,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积极健康、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法治是首要。

      法治是企业和个人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公平正义。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企业闯市场,当然需要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规则的公正透明,稳定的可预期的经营前景。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也给企业安全感和信心。企业家在一座城市创业,员工在一座城市打拼和生活,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免遭不法侵害是基础需求。徐文娟法官和诚信企业家的“五年一诺”,为的就是保障法律判决落地,保障债主们的合法利益。

法理背后是情理。法律刚性,但并非冰冷无情。执行法官作为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最后一环,堪称维护法律尊严和法治环境的“守门员”。现实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往往要比纸面上的法条复杂得多。因此,“法院执行难”是普遍性问题,执行过程中,法理与情理交织,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也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兼顾,既要坚守原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徐文娟法官作出了优秀示范。

据悉,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2018年度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功奖励的决定》,其中徐文娟作为先进个人被追记二等功。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湖北政法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