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警务”大作用 社区民警张文昌的警务APP

辖区面积0.85平方公里,有8600户居民、4万余人。“一个人面对4万人,按老套路应付都谈不上,更奢谈优质服务。”作为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茅店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张文昌曾为此倍感困扰。

然而,张文昌没有因此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而是努力尝试改变。他花了整整半年时间,与软件公司携手开发出全国首创的社区警务APP“微警务”。辖区居民对此举赞不绝口。如今,这款APP注册用户超过5300户,受理报警、求助等业务1800余起。2017年2月,张文昌荣获“湖北最美警察”荣誉称号。

首创社区警务手机应用

8小时外的时间,做着8小时内的事

“张警官,我儿子过几天就报名上小学,但户口还在汉口的奶奶家,我该怎么办?”2016年6月23日晚上9时30分,张文昌的手机上,当代国际花园7区业主郑先生发来求助。

张文昌先将一份户口迁移材料明细表发给郑先生,告诉他:“将所有的文件拍成照片,在户籍办理通道中提交。”半小时后,“微警务”后台收到郑先生相关材料。张文昌用警务通对文件信息一一核实,然后电话联系社区物业,确认“郑先生一家已入住”。

晚上10时15分,郑先生的手机收到推送信息:“郑某雨的户籍市内迁移资料审核通过,可选择到茅店派出所户籍窗口或张文昌警务室领取新户口本。”

自从“微警务”上线后,张文昌的工作时间,再也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了。

“辖区里住的大部分都是高新企业的员工,上班忙,以前办个户籍迁移,或居住证登记,好不容易请假来办,有时还不一定能碰到我。”张文昌说。

现在,当代国际花园和现代森林小镇的户籍手续,有一半以上都通过手机APP办理。

“他是用8小时外的时间,做8小时内的事情”。茅店派出所所长刘永胜说,户籍办理程序非常严格,通过手机办理,环节并未减少,居民之所以便利,是因为社区民警张文昌在帮着大家跑腿。

辖区里有10余家酒店,经常有旅客住店忘记带身份证或身份证失去磁性刷不出来。这时,旅客不仅必须到派出所开具身份证明,而且非工作时间往往很难开到证明。

张文昌将辖区酒店集中组建了一个“旅客身份核查微信群”,未带身份证的旅客,在酒店前台的证实下,自拍一张照片上传,再提供相关信息,然后张文昌到后台进行核实。

住店旅客不需要两头跑了,但张文昌会经常深更半夜接到身份核查请求。不管多晚,他都第一时间将信息一一核实清楚,回告酒店。

“互联网+的今天,很多工作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只要能方便群众,都应该去尝试。”张文昌说,这些尝试让自己感觉时时都与辖区居民在一起,所以觉得累并快乐着!

5000多用户成为“志愿者”

每月400余条线索帮他守护社区

“张警官,7栋有两个陌生人尾随住户上楼,给你发一张照片”,“张警官,小区东门的副食店,摆了赌博机”。

在当代国际花园和现代森林小镇的8200余户居民中,有五千多住户的手机里下载了“微警务”APP。他们看到问题就随手拍下来,每个月向张文昌发送400余条各类信息。

2016年6月3日15时许,在当代国际花园12区2栋6单元楼下,保安李师傅用APP报警:有人偷了2个电动车电瓶。张文昌带着协警前去合围,在武大园路将小偷抓住。

17时许,张文昌把嫌疑人的照片用APP推送至客户端,继续寻找被盗线索。

19时许,现代森林小镇居民武先生通过APP找到张文昌:“10天前,我一个挂在童车上的手提包被人拎走,从物业的监控上看,就是这个小偷。”

3个小时内,4位居民提供了新的破案线索。

手机用户有这样的活跃度并不容易,刚推出的时候,“微警务一键报警”的警报声一周响不了几回。但张文昌把每个“报警”都当成案子来办,随时回告办理进展。

2016年3月4日,现代森林小镇15区居民郑颖用“微警务”APP报警,居民楼下有大量插线板,担心小孩碰触出危险,也有消防安全隐患。

张文昌到现场查看,发现该小区的10余栋单元楼下,都有丢插线板的现象。看来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张文昌开始四处跑腿:找物业、找街道居委会、找业委会。最终,业委会提出在小区楼栋下建电动车充电桩得到一致认同,但涉及费用问题,又堵住了。

张文昌继续跑,几经周折,街道办承诺提供部分建充电车棚的费用,物业答应承担建设充电桩费用。业主委员会组织业主表决决定,小区的43栋居民楼下都建统一充电车棚,居民每次充电付费2元。

一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居民拍手称好。口口相传,“一键报警”的警报声越来越频繁了。

居民刘先生在当代国际花园大转盘处的众鑫超市购物时,发现超市一角,有人正在玩赌博机。他就拿出手机点开“微警务”,拍下一张赌博机照片。张文昌赶到现场后,将超市负责人和赌博机的老板,带到派出所。

在张文昌的辖区,每个月有二十多人像刘先生这样因提供有效破案线索,被警方给予奖励。

2016年上半年,在当代国际花园和森林小镇这个4万人的大社区里,盗窃案仅发生4起,发案率同比下降60%。张文昌说:“能有这样的成绩,5000余名志愿者功不可没。”

每天在辖区转一趟

不当互联网背后“熟悉的陌生人”

从当代国际花园走到现代森林小镇来回6公里,一趟下来需要1个半小时,张文昌坚持每天至少走两遍。

辖区的各个角落,挂着“张文昌警务室”的标牌,上面有张文昌的照片、手机号、微警务APP的二维码,还有他的承诺:手机号码24小时应答。

岗亭的保安、跳广场舞的大妈、小区里穿梭的快递员,远远地打招呼:“张警官,又在转!”

张文昌把每天巡查看到的点点滴滴都记在日记本上,已经写满厚厚的6本。

2015年12月16日,张文昌像往常一样,从警务室出发沿着当代国际花园向西走。走到现代森林小镇正在装修的贝贝邦幼儿园,他停下脚步,因为这家幼儿园马上就要完工并将春季招生,装修污染会不会超标?张文昌给武大科技园里一家环保公司打了个电话,公司负责人派了一队技术人员上门,对幼儿园进行环保检测,现场出了结果:环保达标。

环保公司没有收费,幼儿园的园长感谢地说:“张警官,你帮我们消除家长们的疑虑了!”

张文昌喜欢在辖区里转,他说:“用心去转经常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

2016年5月28日,张文昌从当代国际花园往森林小镇转时,看到房屋中介带人看房时,一张卡可打开各种门禁,似乎不正常。于是,他找到小区配钥匙门店:“能不能克隆门禁卡?”

老板告诉他,市面上的门禁卡基本都可以克隆,因为物业配卡一张要50元,自己这里只要20元,很多居民和房屋中介都到他这里来做卡。

回去后,张文昌就将辖区里的锁匠都召集到警务室开会。他说:“你们把业主的门禁卡,克隆给不知底细的人,如果出事,你们就成了帮凶。”上完一堂普法课后,锁匠们在“不做克隆卡的承诺书”上,纷纷签下自己的名字。

“互联网+可以成为我服务群众好帮手,但我不能当互联网背后‘熟悉的陌生人’,我是社区民警,必须脚踏实地地出现在老百姓身边”。张文昌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

“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工作需要以变应变。我们将张文昌警务室作为社区警务试验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居民需求与民警职能精准对接,让双方都不再喊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吴学军如是说。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张文昌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都是日常琐事。“群众再小的事情都是社区民警最大的事情,无论多么辛苦,我都要以心换心与百姓交朋友。”到辖区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誓言要做一个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人。

来源: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