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庭”管好百姓家务事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婚姻家庭结构和观念不断变化,家事纠纷的数量和类型亦不断增长,传统民事审判方式已无法满足家事案件日渐突出的需求。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平安,社会就和谐稳定。硚口区法院积极探索“家务事”的人性化处理方式。2009年,成立全省首个家事法庭,全面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
家事法庭逐步建立以“诊疗式调解法”为核心,以反家暴为重点,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帮扶救助为一体的司法维权服务机制。坚持以情感修复、心理救治为审判导向,将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放在第一位,把握当事人内在需求,妥善化解家庭纠纷,尽力修复家庭成员心理创伤。不断完善多元化调解机制,建立婚姻家庭案件委托和协助调解机制,构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实施反家暴分级预警制度。
在抓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家事法庭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惠及辖区家庭。如,针对已审结案件,进行案件回访,做好困难帮扶、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预防侵权事件再度发生;组织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广泛宣传婚姻家庭相关的法律知识,倡导健康的婚姻观和家庭观,力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助力平安家庭建设。
家事法庭6年审理家事纠纷2500余件,调撤率达80%,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幸福和谐。年初,家事法庭在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验。
法院打组合拳“治老赖”破解执行难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执行财产难动,执行难一直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为回应群众对法院破解执行难的期待,硚口区法院深化执行查控和信用惩戒机制建设,打组合拳“治老赖”。
“组合拳”包括:拓展查控渠道,用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财产保全、财产报告和发放律师调查令等措施,全方位掌握被执行人财产情况;推广淘宝网司法拍卖,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实时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发布至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库;定期收集拒执“老赖”信息上报至市法院,集中曝光“老赖”;提高司法强制措施使用率,在节假日节点对“老赖”进行集中司法强制惩戒,迫使其自动履行义务;多途径宣传失信“黑名单”制度,督促被执行人知法守法。
深化执行查控和信用惩戒机制建设以来,硚口区法院新收案件提交“点对点”网络查控率100%,2016年以来,共查询案件3100余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发布失信人员信息1682人次。依法对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14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
15分钟法援服务圈帮弱势群体讨回379万
近5年来,硚口区新增居民小区30余个,人流、物流汇集,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侵财类案件呈上升态势。
硚口区公安分局回应居民诉求,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小案”作为突破重点,打造“防盗诊所”,为居民“送平安”,提升社会治安防范水平。
“防盗诊所”成立后,硚口区公安分局抽选刑侦大队15名优秀技术民警组成“防盗专家团”,为辖区居民、企业、单位提供“防盗诊疗”服务;在刑侦大队建立“防盗专家”工作室,以15个盗窃警情相对较高的小区为试点,所辖社区警务室统一挂牌成立“防盗诊所”,并在6个警务综合服务站开设“防盗诊所”街面“挂号点”。
“防盗诊所”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普及防盗知识,提升安全意识。派遣“防盗专家”上门“体检”,对居民家中防盗级别进行“高、中、低”评级,出具《防盗隐患诊断书》,提供更换锁芯、安装防盗门等建议。针对技术开锁、攀高翻窗、撬门撬锁等犯罪手段,专门设立技防产品展示区,推广红外报警器等20余种先进技防产品,免费向群众发放、安装门窗安全报警器近万个,向居民引荐“放心锁匠”。
今年以来,硚口区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2.9%,入户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3.6%,117个物业小区连续30天零发案。
“防盗诊所”降低警情提升居民安全感
随着群众信法不信访意识不断强化,弱势群体依法维权的诉求越来越多,对法律援助的期望越来越高。
为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硚口区法援中心构筑了区、街、社区为一体的“三级”法援工作网,并依托13个律师事务所和11个司法所组建了法援队伍,联合区工会、区妇联、区残联等社会团体、区法院及街道司法所设立30个法援工作站,在127个社区建立法援受援点,建立起“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着重打造农民工、青少年、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今年以来,硚口区法援中心共受理承办法援案件395件;接待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3483起;组织律师到妇联、工会、法院、政务中心、残联、女子监狱开展法援咨询77人次,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79万元。法援工作连续14年被列为区“为民办理十件实事”之一。
蔚蓝志愿服务队为2000多青少年普法
社会上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欺凌发生比率也有所上升,家长、学校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硚口区检察院成立“心港湾”蔚蓝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释法析理,开展心理疏导、帮扶救助。
志愿服务包括:到全区各中、小学校为学生上法制课,开展法制宣传;深入了解涉罪青少年家庭状况、学校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帮扶;采用微电影展播、游戏、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自2016年以来,志愿服务队为2000多名青少年普法,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的关注,先后获得武汉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湖北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今年3月以来,硚口警方深入辖区重点单位,调研企业诉求。很多企业负责人提出,单位新招大中专毕业生较多,多数员工需要办理户口且对办理落户流程不清楚,请假办理费时费力,影响员工日常工作,企业倍感苦恼。
硚口区公安分局创新思路,推出全省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海燕直通车”工作室,主动上门帮企业办理业务,节约其办事时间和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海燕直通车”推行便民服务12条,民警手机公开当热线,搭建咨询微信群,把有落户需求的企业相关负责人拉进群,提前把《一次性告知书》发到微信群中,由各单位转给有需求的员工。员工提前准备好材料,民警与企业约好时间,上门现场办理,当场打印准许迁入证明。
4月15日,我市出台大学生落户政策新规后,“海燕直通车”在硚口区政务中心开设2个“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服务专窗”,专门为大学生们讲解新规、办理落户。
自“海燕直通车”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40多家企业3000多员工提供上门服务,为2000多名大学生解决了户口问题。
“海燕直通车”解决企业职工和大学生落户难
检察服务站进驻“最前线”精准服务企业
武汉每天有约50名老人走失,民警、家属费尽周折后,仍然有一成左右老人找不到家,老人在走失过程中吃尽苦头。
2014年5月,硚口区公安分局古四警务综合服务站针对老人迷失警情较多现象,发起“黄手环工程”,免费向老人发放黄手环。黄手环里放置信息卡片,记录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家人联系方式,老人一旦走失,路人可通过黄手环里记录的信息帮其找到家人。
为提高查找效率,该站又推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第二代黄手环,将老人信息录入黄手环内的二维码中。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迅速获取老人信息,最快10分钟将迷路老人送回家。
2016年学雷锋活动日前夕,硚口区公安分局向全市56个街面警务站推广“黄手环工程”。自此,老人们在三镇街头都能领到黄手环。
群众得实惠
目前,硚口区公安分局共发放黄手环40000余条,1000多名迷路老人通过黄手环安全回家。2016年,古四警务综合服务站被全国老龄委、公安部等中央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黄手环工程”帮1000多位迷路老人安全回家
法润生活、润企有声第一期讲座
2011年至2016年,硚口区非公经济年均增速高达8%。2016年,非公经济完成的税收额占全区税收总额的“半壁江山”。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呼唤司法服务企业的新作为。
为回应非公经济发展需求,3月,硚口区检察院建立我省首家派驻商会的检察服务站——驻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硚口总商会)检察服务站,落实平等保护非公企业“鄂检十条”,服务辖区内非公企业及商会。
服务站成立后,工作人员开展调查,了解诉求,精准服务企业。针对走访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推出“法润生活”法律课堂。为汉正街近20家商会联络员开展培训,针对汉正街经营者常遇到的赊货跑路、借钱不还等突出问题,讲解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补救办法,帮助经营者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
截至目前,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访区工商联、汉正街辖区各商会代表等33次;召开座谈会15次,走访非公企业3次,送政策、听意见;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讲座3场次,接待投诉2件次,提供法律咨询20余次。
“硚口检察”微信号拉近检民距离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让司法改革的成果无微不至地锲入市民生活。今年,硚口区全力推进9大法治惠民惠企项目,强化法治思维,坚持落地落实,筑好民心工程。
9大项目全都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息息相关。“家事法庭”管好老百姓家务事,“防盗门诊”提升群众安全感,“黄手环工程”心系老人的平安,“心港湾蔚蓝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普法,“打造法律援助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帮弱势群体维权,“深化执行查控和信用惩戒机制建设”帮群众“治老赖”,“海燕直通车”解企业职工和大学生落户之忧,“驻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硚口总商会)检察服务站”回应辖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诉求,打造“硚口检察微信公众号”只为不辜负群众对阳光检务的期盼。
(来源:武汉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