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付,今年55岁,是钟祥市胡集镇政法委专职副书记(镇综治办副主任),在9月19日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
他总说,一人辛苦万人甜,这样的工作我爱干。24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综治工作一线,用默默耕耘诠释着“保一方平安”的初心,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综治”。
情理相融,定纷止争化纠纷
作为一个人口大镇、资源大镇和经济重镇,胡集镇户籍人口达14万多人,流动人口每年在2万人左右。近几年,随着胡集镇四面开花的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补偿分配、土地山地权属、劳务赔偿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纠纷。作为综治办副主任,雷光付当仁不让。
2015年夏天,四川人谢某受雇在胡集镇某肥业公司负责工程项目。一天中午,谢某在大雁角水库钓鱼时,因鱼竿触碰高压线死亡。第二天,其家属30余人从四川赶到胡集镇讨说法,雇主却避而不见。雷光付带着司法所和调委会工作人员马上介入,先后组织家属与雇主进行3次调解,耐心安抚死者家属,充分考虑双方利益,最终双方达成35万元的赔偿共识。此时,对于赔偿款的划分,死者家属之间却产生矛盾。雷光付为他们讲解法律规定,厘清了死者父母与配偶的赔偿款分割,化解其内部矛盾。鉴于发生事故的高压线比规定的高度低了1米多,雷光付建议死者家属另行向供电部门提起诉讼请求赔偿,并联系公证部门帮助取证、固定证据。在一审诉讼中,死者家属的诉请也获得法院支持。最终,一个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案件破冰而解,家属对于雷光付及胡集镇不偏不倚地处置也表示感谢。
与雷光付一起共事34年的胡集镇司法所所长袁清春告诉记者,类似这种突发纠纷和日常纠纷,雷光付每年不知道要处理多少起,“他始终坚持着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据统计,胡集镇今年上半年发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72起,其中265起成功调处。
善于创新,法治管理促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面对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新常态,雷光付进行了多项有益探索,创新管理以法治思维化解基层矛盾。
工作中,雷光付始终围绕平安稳定这一中心,抓平安和法治建设。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治安隐患的重点排查整治、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控、以及网格化管理都是他工作的攻破重点。在他的带领下,法治胡集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胡集镇“六五”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受到省普法领导小组表彰。
地区的经济发展、平安稳定,离不开社会管理的创新。尽管工作的平台限于镇村层面,但雷光付对于管理创新探索的脚步不曾停歇。
2014年初,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负责这项工作的雷光付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一套百分考评机制,并配套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摸索出了网格化管理与考评的方法。这一经验,随后在我市全面推广,全省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也在钟祥市召开。
有感于村务管理尤其是公章管理散、乱的现象,2016年初,在雷光付的建议下,胡集镇在全镇农村探索推行公章进网格、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办法,有效的从源头上预防了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的流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贪腐现象发生。这一做法受到市纪委的高度关注,今年6月,市纪委在胡集镇湖山村召开全市农村三资管理现场会议,推广这一做法。
心系群众,细心排查解“疙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排查矛盾纠纷是信访工作的重头戏,适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研判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和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面对群众的一扇窗口。
2016年8月,我市开展焦柳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排查护路工作,雷光付硬是徒步20多公里,对沿线的13个村、社区一一排查。焦柳铁路在丽阳村有4公里,涉及4个涵洞、1个平交道口,有村民开荒离隔离路网太近,雷光付就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最终消除安全隐患。丽阳村分管政法的副主任金海波说,“雷主任对于我们反映的基层问题会积极指导,带头解决。这个领导对工作负责,没得架子。”
9月22日,雷光付获知辖区桥垱村陈某的女儿上个月入院治疗,被诊断为精神病。陈某因多有顾虑而一直未向管理部门申报。了解这一情况后,雷光付主动联系陈某,向其宣传有关精神病人医疗费减免政策,只用了3天就帮其办妥了所有手续。在雷光付看来,这件小事是自己职责所在,把政策用足,也能减少其家庭经济负担。
从事综治工作久了,雷光付的日子就没消停过。工作干得久了,大家也习惯于有事找他。即使麻烦事更多,即使不属于自己分内事,雷光付也从不推辞。
2013年,村民蒋传现与邻居为24公分的公墙发生分歧,找到雷光付。经他调解,这起本应由城建部门处理的纠纷迎刃而解。
扎根基层,24年苦干挑重担
由于人少事多,日常工作中雷光付就像上满发条的机器连轴转。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推迟一个小时下班,尽管办公室离家不过两三公里,雷光付中午也很少回家,双休日更是“奢侈品”。
长年超负荷工作,雷光付的身体健康状况渐差,尽管如此,他却从没耽误工作,也从没有在组织和同事面前叫一声苦、叫一声累。2017年初,雷光付从单位楼梯上摔下,导致脚肌腱摔断,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半年,不过一个月他就出现在工作岗位。
曾从事信访工作多年的胡集镇民政办主任胡俊,办公室与雷光付的门靠门。相识多年,也见证着雷光付工作中的心酸、付出。
蛮河村80多岁的高家兵,过去将责任田抛荒,转让给他人并已确权。2003年,农业税改革后,老人想拿回责任田,在镇村多年上访。2004年的一天,老人再来上访,雷光付主动上前解释政策、做工作。老人觉得他没有站在自己这方说话,抡起拐杖就打了过来,时年已43岁的雷光付默默承受了老人的怒火,“您是长辈,您打我我受着。”
尽管心里委屈不已,雷光付还是将老人的事放在了心上。原有土地已确权不能改变,雷光付就多次上门解释政策;联系老人不在本村居住的子女,说服他们赡养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家庭温暖;村干部定期不定期上门看望,解决其生活难题。最终,化解了老人的怨气,息诉息访。
二十多年里,家人、朋友多次劝雷光付换岗,领导也曾两次征求他的意见,但雷光付始终坚持一线。在他看来,基层综治工作虽然繁琐、细小,但有苦有甜。
16年前,村民马祖亮从保康迁至胡集镇小山村居住,由于原居住地工作人员弄丢了他的原始户籍资料,16年来一直没有户口。2015年,马祖亮找到了雷光付,雷光付引着他跑派出所,按缺失资料清单所列一一补办。户口办妥的那天,60多岁的马祖亮在派出所门前下跪,感谢雷光付帮助。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雷光付的心里,沉甸甸的。当有人对他说,“老雷你一天到晚忙这些小事有什么用,不如做点大事。”雷光付回说,“我们职责所在,只能为群众解决小事,在我们看来的举手之劳,就是他们的大事。”
(来源:平安法治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