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课题。在春意盎然的江城武汉,一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实践正在上演。
以自治为基础 凝聚共建幸福家园的群众智慧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武昌区东亭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每天,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的马路上、小区门前和楼道里,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七宝巡逻队”。
巡逻队由生活在这里的志愿者组成,小到车辆违停、乱搭乱盖,大到防火防盗、邻里纠纷,凡是影响居民生活的大事小情都有他们积极参与、协调解决的身影。
就在几个月前,社区里的两家住户因房屋漏水差点闹上法庭。“七宝”队员、退休律师丁旭升主动上门,一手打出人情牌,另一手运用法律知识将利益矛盾分析地得晰明白。在他的调解下,两家很快重归旧好。
东亭社区工作人员说:“‘七宝巡逻队’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深得群众的信任,解决了很多即使社区主任出面都难解决的问题。”
东亭社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共设施陈旧,安防条件先天不足。为解决这一痛点,社区组织居民成立了班长议事会,由居民代表组成。一次开会时,有人提出了通过征集志愿者协助片警巡逻的建议,得到广泛响应。30多位居民当场报名,“七宝巡逻队”应运而生。
班长议事会在东亭社区治理的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议事会发起成立的小区宠物协会,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犬类管理积扣分制度,使社区狗患问题得到解决。同样是在班长议事会上,社区代表群策群力,成立幸福食堂,让有困难的老人吃上健康营养的老人餐。
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说:“我们通过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非常明显。社区跟以前比,更干净、更卫生、也更平安了。”
在武汉,类似的居民自治机制正在基层广泛建立。政府部门在社区治理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各种居民议事机制,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自治新模式,不仅大大激发了社区居民的集体智慧,解决了基层治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也充分激活了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和奉献意识,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武汉的实践证明,凝聚人民群众智慧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共同家园,就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幸福家园。
以法治为保障 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在江岸区台北街道,记者见到了曾经让政府颇为头疼的拆迁户张某。
近几年,台北街道进行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去年,张某所在的小区面临拆迁,由于不熟悉政策、听信传言等原因,小区居民一度拒绝政府给出的补偿建议,提出不合理的过度要求,有些居民甚至做出拉横幅、堵路口等极端行为。张某就是其中闹得最凶的一个。
台北街道居民大多文化程度较高,法律意识也较强。张某坦言:“当初摆出不配合政府的姿态,只是为了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其实我还是相信政府、相信法律的。”当时,张某还特意自学了法律、请教了律师,自认为做好了和政府“理论”一番的准备。
针对这一情况,台北街道综治中心法治工作室迅速行动,由熟悉法律法规的民警、律师、党员干部组成专班通过法律语言与张某展开对话。一交手,张某发现自己掌握的法律法规过于片面,甚至站不住脚。一番论理下来,张欣心服口服。
通过社区干部以法服人的劝导,事件很快得以平息。拆迁至今,小区1000多户居民没有一户起诉、上访。
台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江新兵说:“现在,老百姓法律意识都很强,而且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大部分都有着依法维权的意愿。因此,我们用释法说理的方式,通过法言法语同群众沟通交流,效果非常好。”
去年以来,武汉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千名律师进社区”活动,有效引导基层群众增强法治观念,养成法治习惯,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江岸区把积极推进家庭法律顾问机制建设作为2018年度“法律三进”工作的重点。针对在辖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老龄化家庭、困难家庭、特殊家庭居民,通过签订家庭法律顾问协议,使法律服务更加专业、精准、便捷、高效。
家住二七街道的秦阿姨就是第一批签约居民之一。秦阿姨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去年9月她的老伴突发疾病,经医院抢救后不幸离世。六神无主的秦阿姨对医院的抢救过程一直心存疑虑,但又不知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
签约服务的社区法律顾问唐恩律师耐心帮助秦阿姨分析问题,理顺法律关系,协助她收集证据,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引导她依法维权。最终,秦阿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加强基层治理的法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法律素养是关键一环。武汉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法律法规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述法用法制度;各区成立区委法律顾问团;在选人用人中,强化法治导向;建立“两报一考”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自觉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以德治为引领 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
德治是良治善治的基石。武汉市加强基层思想引领,用党的优良传统、理论创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加强和提升党员党性素养、群众文明修养,真正从源头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突出问题。
在黄陂区李家岗湾,有一个由11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组成的乡贤理事会。他们是湾里的灵魂人物,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解决矛盾纠纷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去年,因为征地拆迁,湾里有户人家自建工棚作为过渡房。但搬进新房后,这户人家就是不愿意拆除原来的工棚,村委会多次劝说无效后准备采取强拆措施。这户人家情绪激动,扬言要抗争到底。
乡贤理事会迅速介入,第一时间对村委会的强拆措施进行了制止。他们说,村委会从法律上来说不具备实施强拆的主体资格。随后,乡贤理事会发挥了道德评判功能,通过发动村民说事评理,制造舆论压力,并轮番上门游说等方式,最终成功规劝该户人家自行拆除了违章建筑。
社会道德的滋养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去年11月的一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领奖后从北京返回武汉,许多居民自发来到机场接机,目睹黄老的风采。
有人说,很多人喜欢追明星,武汉市民特别喜欢追“德”星。武汉市每季度都会推出“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榜单”,一个个百姓身边的道德明星脱颖而出,激励广大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如今,在武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政治引领 实现三治融合并举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关键。”时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指出,“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实行自治、法治、德治并举,积极探索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去年,武汉市全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加浓基层党建政治色彩,系统集成基层党建有效创新,整体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江岸区委迅速响应,整区推进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工作,全面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基层政务服务新要求。
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位于江岸区最为繁华的路段,辖区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居民楼多、中低收入居民多、流动人口多、群众诉求多。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推行“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的群众办事工作机制,开辟了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服务的新渠道,巩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江汉北路社区共辖10个网格,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10个网格全部建立起党支部。有了组织阵地,社区专干、辖区单位对口联系人、楼栋居民“两长四员”、“万名民警进社区”的民警、市区挂点联系的党员干部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从而把党建工作开展起来。
在推进社区法治建设过程中,以党员、先进人物为主的纠纷信息员、专业调解员、社区律师、社会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的“红马甲”调解团队,到户到人、见人见事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在开展社区自治时,充分发挥社区书记“红色头雁”优势,放大党总支作用,引导居民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在培育社区德治工作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乐于助人、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引导力。
来源:长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