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之星”陈默的警务“小创新”

    

陈默,女,46岁,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民警。凭借创新研发的“滴滴找警”、“三微”社区警务工作法、“阳光微警务”平台,陈默连续3年在武汉市公安局“微警创”大赛中获奖,被评为“创客之星”。

但凡出门办公,陈默包内的“标配”: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3部手机。

“手机主要是接收微信消息,电脑和投影仪则为讲解‘阳光微警务’平台。”说起自己的工作,陈默语速飞快,眸子里闪着灵动。

46岁的陈默,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人口管理大队一名女民警,被誉为武汉警界“创客之星”。

微信“群主”

手指在聊天界面上滑动十余次后,陈默得出了自己加入的微信群最新数字:2511。

“社区建群时都会把我加进去,群众有事可以直接@我或者找社区民警,我们辖区常住人口约27万,60%以上都加入了相关群,民警在群里讲安全防范,居民在群里报安全隐患。”陈默说。

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陈默,平日里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是社区民警人难见。可民警也有苦水:“辖区这么多居民,哪儿能保证每天都见着?”

2014年底,陈默受到打车软件定位功能启发,开始在微信定位上动起脑筋来——通过微信定位功能,分局、派出所实时掌握社区民警到岗情况,实现点对点调度;居民只需开启实时定位,便能看到社区民警所在位置,方便求助和报警。

前述“滴滴找警”平台运行没多久,陈默又提出“三微”警务工作法,在社区建立“微关爱”“微志愿”“微物管”“微防范”4大类微信群,社区民警担任微信群维护和更新第一责任人,居民、志愿者、物业等加入后,随时可向群里反映问题。

今年3月12日,家住球场街社区的小李在网吧偶然听到两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一会儿有人到京汉大道中南剧院门口交易毒品。

小李随手将此事发到社区微信群“吐槽”。民警们获悉后“守株待兔”,抓住了正在交易毒品的蔡某。

如今,深入社区群众的一个个微信群,早已成为警方的顺风耳、千里眼。短短两年多,这些微信群已经帮助警方收集各类警情53.6万余条,查处问题隐患2100余处,获取线索协助破案1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

APP“推销员”

2016年10月的一天,江岸区文卉苑社区居民报警,称精神障碍患者李某发病后在小区里点燃了一堆杂物。

李某的监护人通过“阳光微警务”平台发起协助救治申请,经派出所、社区、卫计部门网上审批,医院同意将其收治入院,全程耗时17分钟。

文卉苑社区民警沈胜文介绍,若是在过去,李某的家属需要到公安、民政、卫计等各个部门“跑”审批,从监护人申请到收治入院,起码得耗时一周。

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时、涉及部门繁多,精神障碍、吸毒致幻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救助,一直是社区警务工作难题。

听多了,陈默开始琢磨:能否设计一款专门软件,将公安、卫计等部门全部纳入,实现平台信息共享?说干就干。买书、查网站、咨询专业人士……经过半年多前期准备,2016年初,陈默写下一份长达23页的设计脚本,成为“阳光微警务”的雏形。

最终,江岸区科技局同意将“阳光微警务”立项注资200万元,经费列入2017年项目预算。

“那段时间,我就像个推销员,每天背着电脑和投影仪,到处推介我的项目。”陈默笑言。

2016年3月,“阳光微警务”正式上线,在文卉苑社区试点期间,社区及时发现和处置精神障碍等特殊人群事件42起,送医救助18人次,未发生一起肇事肇祸引发的案事件。

经改版升级,“阳光微警务”平台现已拥有微服务、微互动、微预警等6大功能板块,下设精神病人自助登记、健康测评等26个子栏目。

警界“创客”

陈默是个爱琢磨的人。

1992年,陈默毕业后被分配至江岸公安分局政治处,负责管理全局1000多人的档案,她发现每次查询档案时,总要翻来覆去找半天。慢慢的,陈默琢磨出新招,按《新华字典》结构给文档排序,效率大大提高。

“我以前干了十几年的刑侦,刚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时觉得特别无聊,从一个办案者到管理服务者,我的观念也在转变。”陈默说。

为了解社区民警到岗情况,陈默曾逐一拨打民警电话并记录下反馈情况。有了微信定位功能后,查岗方式升级为社区民警定时发送地点信息。不久,陈默发现发送位置并不能实现精准定位,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滴滴找警”。

她是名副其实的“创客”。

2015年,“滴滴找警”及“三微”社区警务工作法在武汉市公安局“微警创”大赛上双双获奖;今年1月,“阳光微警务”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在陈默看来,不管是“滴滴找警”、“三微”社区警务工作法还是“阳光微警务”平台创建,目的都是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工作难题。

“其实,我这些创新技术含量并不高,上次一位搞PC端的同事比我这先进多了,我特地用手机拍了视频回来学。”陈默说,自己只是喜欢找症结“拿规范”,遇到复杂事总想琢磨个简单高效点的方法出来。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