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司改】庭审大提速,发光的“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可达音速!

“还以为要开一天的庭。”

“我们这套智能语音同步转换文字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办案的效率,一些长期使用该系统的法官反映,甚至超过50%。”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熊一森

 故事

提起法庭上的“书记员”,大多数人可能无感。即便看了大量的香港法律神剧,都很难注意到,原来法庭上还有这么一个角色。

但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岗位,可能会影响法院的审判效率。

不知道你打字有多快?一般人的打字速度,也就是每分钟70到80字左右,我们的书记员已经达到专业速记员的水平,每分钟可以录入120到150字,还要保证95%以上的正确率!

但即便如此,还是赶不上法官和诉讼双方的语速。过去,江苏省法院系统的庭审时间,就受到书记员记录速度的严重牵制。

而如今……

A:“根据合同条款,保险公司只承担30%的赔偿责任……”

B:“我办理的是全额保险附加不计免赔,应该全赔……”

A:……

B:……

在一起保险合同纠纷的庭审现场,没有了往常键盘飞速敲击的声音,角落里一个发光的特殊“书记员”正在工作,诉讼双方话音刚落,相应的文字笔录随即就出现在大屏幕上。

在这起纠纷案件中,原告投保人提交了多达16组证据,保险公司方面也是态度强硬、决不让步。本以为庭审会是一场持久战,没想到,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

22页笔录,一个半小时。要是在过去,起码需要3个小时以上。

“还以为要开一天的庭,现在‘语音转录’省去了等待书记员记录的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代理该案件的李律师说。

发光的“书记员”,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2016年4月,苏州中院开始在庭审实战中,测试使用语音识别技术——“智能速记员”。这个“智能速记员”能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自动区分庭审发言对象及发言内容,法官、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均能看见转录文字。

与书记员相比,“智能速记员”能真正做到一字不漏,苏州中院试用期间的庭审记录完整度高达100%。即使当事人口音较重,正确率也能超过90%,书记员只需对它进行少量修改,就可以实现庭审的完整记录。

“过去要等着书记员打完字了才能说下一句话,现在,说话的速度至少提高了一倍以上。”一位法官介绍。

这个结论一点不夸张。借助这样一款语音同步转换文字的机器人系统,苏州中院的庭审转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据统计,江苏苏州的庭审语音转换系统,庭审笔录完整度达到100%,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30%,复杂案件的庭审时间缩短超过50%。

庭审时间缩短了,每天就能多办几个案子了,司法效率也就提高了。江苏是人案(案多人少)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以苏州为例,今年预计全年审理案件将超过27万件,人均办案数量超过300件,位列全省第一。

而现在,庭审基本不需要书记员手动录入。法官在起草裁判文书时,也可以直接对着屏幕说,然后,再对草拟的裁判文书进行核对、修改。

“句子比较长的时候,我会改一些相应标点。这样进行简单的修改,我就可以如实的将整个庭审过程记录下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马亚龙说。

 制度链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全面“武装”政法系统。司法改革与技术创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技术创新解决了司法改革中的难题,另一方面司法改革也在促进技术创新。

在法院系统,“智慧法院”成了新的司法生产力,人工智能不但能让法官们的法律文书,从脑海里输入到电脑里,而且还能依据全国判例为法官们提建议;在公安系统,“线上”正在成为与“线下”并行的、打击犯罪的重要战场;在检察院系统,“大数据”已经成为检察官们的得力助手,如果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有程序性瑕疵,办案软件就能自动报警。

过去四年多来,全国公检法中的“黑科技”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场政法系统的“科技革命”正悄然发生。

孟书记说

“谁能在科技创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我们要站在时代潮头,把现代科技运用作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推动政法工作跨越式发展。”

—— 2017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湖北政法新闻宣传联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