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推跨域立案诉讼服务试点 家门口打异地官司

600米,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石鼓镇果农王某从家走到石鼓镇人民法庭的距离。

不过三五分钟时间,王某就走到石鼓法庭,20分钟后,经材料初步审核,一起诉讼便成功立案。站在家门口的法庭,本需奔波到被告所在地立案的王某直呼“没想到现在打官司这么方便” 。

诉讼服务是寓服务于诉讼程序和诉讼管理的重要体现,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方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已经确定7个高级人民法院、7个中级人民法院作为跨域立案诉讼服务试点法院,结合各地诉讼服务工作实际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便民、利民、为民水平不断向前探索。

跨域立案跑腿之累普遍存在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快速立异地案件,这种变化得益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推行的“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

之所以有这样的创新举措出炉,泉州中院院长欧岩峰曾为此思考了很久。

欧岩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泉州中院经常组织一些交流活动,倾听群众对审判工作的建议与看法,早在2014年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群众等反映,希望能够解决当事人在跨域立案环节上的跑腿问题。

“很早之前,银行存折只能到固定的开户行才能取款,而如今跨行取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立案工作是否也可以借鉴银行的这种做法呢?”欧岩峰说,就这样,他开始思考构建一套跨域立案诉讼服务体系。

在浙江,同样的问题摆在法院面前

浙江因境内山地、丘陵众多,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加上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数量最多的岛屿,交通相对不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增多,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达2300余万,已连续16年列全国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全省法院案件量逐年攀升,2016年收案149万件,位居全国第三。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建新告诉记者,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反映在诉讼层面就出现了老百姓诉讼不便利、诉讼成本高等问题,也就催生了跨域立案诉讼服务的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作为副省级城市,成都全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下辖21个区市县,域内最长距离达190公里,常驻人口超过1600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三分之一。

成都法院虽然开通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解决了具有网络覆盖条件和网络使用能力的群众在身边办理立案诉讼事务的需求,但对于身处农村边远地区、缺乏网络终端设备、网络使用能力较低的群众,办理立案诉讼事务的“跑腿之累”仍然突出。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立案庭庭长孙建华告诉记者,自2015年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目前已经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立案难问题,而如何让立案环节更加便民利民,则是很多法院都在思考的更为深入的一个问题。

泉州中院建跨域诉讼服务平台

经过一番探索筹备,2015年1月,泉州中院“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正式建成,借助该平台形成一个诉讼服务大数据网络。

据了解,泉州中院在全市法院12个诉讼服务中心、42个人民法庭设置跨域诉讼服务岗,开通跨域诉讼服务智能辅助系统,实现诉讼材料自动扫描、法律文书同步生成、不同法院之间文书批量电子签章、电子卷宗跨域流转,为高效便捷地开展跨域立案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欧岩峰说,这样一来,不管是哪里人,不管案件属于哪个法院管辖,只要迈进任何一个法院、任何一个法庭,从诉前咨询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环节的数十项诉讼事务,均可一站式解决。

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任何一个诉讼服务中心或人民法庭提出立案申请、提交立案材料,窗口工作人员首先查验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确认送达地址、监督当事人在起诉状及其他诉讼材料上签字盖章,指导当事人正确诉讼,将起诉信息登记、诉讼材料扫描到诉讼服务信息系统,再推送到管辖法院立案窗口审查办理。

欧岩峰告诉记者,管辖法院收到信息后即时在线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随即登记立案,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受理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批量电子签章,再推送回收件法院窗口,由收件法院窗口工作人员当场代为送达当事人,即完成跨域立案。

欧岩峰补充说,如管辖法院无法当场作出受理决定,则会即时制作收件告知书,通过协作法院当场送达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查处理意见、制作法律文书,按当事人确认的送达地址直接送达或电子送达。

多地探索建立跨域立案模式

浙江法院早在2007年就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徐建新告诉记者,当年地处海岛的舟山市岱山人民法院为方便群众立案,出台《关于进一步方便当事人立案的若干意见》,探索法庭间跨域立案,在偏远地区的社区及村委设立立案点。2012年,为方便偏远海岛群众参与海事诉讼,舟山地区法院开始探索与宁波海事法院合作跨域立案、审判等。

徐建新说,近年来,浙江法院大力开展跨域立案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跨域立案可分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线下是指当事人可就近选择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办理属异地法院管辖案件的立案手续,当场签收相关诉讼文书,即使材料有所欠缺,也能当场收到一次性告知补正通知书,按要求补正后邮寄给受诉法院即可,免去了当事人多次往返异地法院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诉讼成本,真正做到诉讼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就能登记立案。

线上是指网上立案,网上立案既可在区域内立案,亦可实现跨区域立案。其中跨区域网上立案是指通过面向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全方位、直通式、兼容性的网上立案服务,提供网上提交材料、网上审核送达、网络调解平台先行调解等服务,实现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就可以实现跨域立案。

徐建新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浙江法院探索出延伸立案模式,也属于网上跨区域立案的一种方式,即浙江法院把诉讼服务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创新举措。

据了解,在延伸立案模式下,通过突破法院办公场所地域限制,将立案服务延伸到山村、海岛等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当事人可选择到所在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司法所提出立案申请,综治中心、司法所先引导诉前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坚持起诉的,由综治中心、司法所指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服务平台向受诉法院提交立案申请。

为满足群众就近办理立案诉讼事务的多元化需求, 成都法院从2015年8月开始,打破以管辖区域确定立案诉讼服务事务办理职责的传统,形成“一心多点、全域覆盖,联网运行、就近服务,线上线下、互连互通”的诉讼服务体系,探索推进立案诉讼服务异地办理工作。

具体操作上,成都法院认真分析诉讼服务点原有40项职能已不能满足立案诉讼事务异地办理需求的问题,按照诉讼服务“全域一体”的要求,全面梳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108项职能,除案款缴纳、诉讼费结算、判后释疑等不宜纳入异地办理范围的事项外,其他77项诉讼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异地办理范围。

成都法院发挥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多、覆盖面广,更方便群众参讼办事的优势,将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的职能统一按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异地办理事务范围进行调整。成都法院还布点建设了283个具有诉讼辅导、案件查询、预约立案、申请调解、法治宣传职能的社区诉讼服务站,支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异地办理立案诉讼事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0.5公里。

孙建华告诉记者,盐城中院明确规定跨域立案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规范办理流程,当事人的立案材料经收件法院初步审查后,直接通过自主研发的内网“布谷鸟”即时通讯软件推送给管辖法院,管辖法院当即进行立案审查,制作相关文书加盖印章后,再推送至收件法院,由收件法院送达当事人。

孙建华说,该院明确要求跨域登记立案自当事人在异地开始操作至拿到法院受理通知书,一般在半小时内完成,通过加大宣传,让群众和律师了解跨域登记立案服务,提高主动选择跨域登记立案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少受累

2015年1月12日,泉州第一例跨县的“家门口”立案在永春县人民法院实现。

16年前,永春县的刘某借给安溪县的吴某3700元,此后刘某多次电话催讨,但吴某却分文未还。

为几千块钱跑到外县打官司,来回路费、误工费可能都不止3700元,这样的官司到底还要不要打?刘某陷于两难。

2015年1月12日,刘某从电视上得知泉州法院推出“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后,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拿着欠条直奔家门口的永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让刘某想不到的是,只等了不到十分钟时间,永春法院就为他办妥了跨域立案手续,他当场拿到安溪县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

更让刘某感到惊喜的是,立案后,安溪法院努力做沟通调解工作,被告吴某开庭前自觉偿还了欠款,他再也不用为老远跑去安溪打官司烦心了。

以泉州为例,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两级法院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40034件。

在欧岩峰看来,跨域立案诉讼服务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跨域经济活动、人口流动频繁活跃的趋势,回应了社会各界对破解诉讼难、诉讼累,特别是异地诉讼难、诉讼累的呼声。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长丁世忠说,在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模式下,老百姓打异地官司不必再长途奔波、来回折腾,大大减轻了诉累,其效果有目共睹,希望法院能深化创新实现司法“红利”最大化,从而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和文明进步,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

(来源于:法制网 蔡长春)